2015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冲刺班讲义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基础冲刺班讲义
情况说明
关于教材
2009年中级经济基础教材较从结构2009年教材总计32章比2008年教材多出一章,变化大部分是经济学和法律其次是货币与金融变化较小的是财政统计和会计。2. 3. 4. 1. 1. 2.
三个动机形成两项需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
流动性陷阱。
(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财富构成、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二、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存款准备金、现金数量、缴付税款。
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
三、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的特征:大体一致;动态过程;反映总体。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是货币供给过多引起的货币失衡。
(二)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应当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即△M1=Y’×M0。
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M1=(Y’+P’)×M0。
四、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的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
(3)输入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
(2)抑制型通货膨胀。表现为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
——过度的信用供给。
2.主要原因
——财政原因(财政赤字、赤字财政);
——信贷原因(“信用膨胀”——赤字、过热、决策失误)
3. 其他原因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1.紧缩的需求政策
2.积极的供给政策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制度
1.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
(3)管理金融业;
(4)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
2.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
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中央银行活动的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3)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2.对银行的业务
(1)集中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
3.对政府的业务
(1)代理国库;
(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3)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5)制定金融管理法规。
(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说明。
(五)中央银行组织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1.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简介
2.中国支付结算体系架构
由四个部分组成:账户体系;工具体系;清算系统;管理体系。
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定义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有四项构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倘若国际收支不平衡,一方面会导致储备变动;另一方面会造成汇价变动。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三)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缺陷。
(2)再贴现
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消费者信用控制的概念。
3.直接信用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4.间接信用指导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选择中介目标的三大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1.利率
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动灵活。
将短期市场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原因。
2.货币供应量
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4.通货膨胀率
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内涵
1.商业银行的定义
2.商业银行的性质
与其他企业、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能够吸收活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