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教学教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处理目标 将渗液的不利作用减至最少 有利作用增至最大 渗液量不分取决于伤口面积 伤口渗液量变化时需要对伤口和全身重新评估 尽可能处理好原发病 有效的渗液处理 治疗原发病 改善伤口床环境 预防和治疗渗液相关 问题 选择有效的敷料 清创 自溶清创理论 应用湿性敷料水化伤口 软化坏死痂皮 渗液中含有吞噬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溶解素能溶解坏死组织 伤口内自身酶也使失活组织液化 每次更换敷料去除坏死组织 保持伤口洁净,此过程称之为自溶清创 伤口湿性愈合的机制 适度湿润的愈合环境 低氧/无氧的愈合环境 微酸的愈合环境 自溶清创的愈合环境 适度湿润的愈合环境 促进生长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增殖 促进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 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及其功能增强 加快表皮细胞迁移的速度 低氧/无氧的愈合环境 低氧或无氧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生长因子 氧梯度刺激毛细血管生长 毛细血管的再生和生长的顺序:内皮细胞突出形成血管芽→互相连接→血管环→互相沟通→血管网 低氧时成纤维细胞生长最理想 微酸的愈合环境 皮肤为弱酸性,也是理想的伤口愈合环境 封闭的伤口环境呈弱酸性(6.4±0.5) 开放伤口PH>7.1 成纤维细胞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产生胶原 胶原是基本的构建蛋白,是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 初诊评估Assessment Ⅰ型糖尿病32年 有足溃疡7月余 空腹血糖8-10mmol/L 餐后血糖10-15mmol/L 相关知识缺乏 伤口评估:分级评估(WagnerⅣ)、感染计分(65分)、测量(10×8.5cm)、下肢疼痛计分(下午加重,夜间痛5-6分) 全身评估:血糖控制不良、血管并发症 心理状态评估:焦虑 伤口培养wound culture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绿脓杆菌 分泌物黄绿色 臭味 渗液量大 腐肉多 局部处理wound management 评估分级 碘伏消毒周围皮肤 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床 活性敷料的选择与使用 自溶清创结合锐器清创 物理干预介入 全身处理Systematic management 血糖监测和专科治疗 与经治医生沟通交流、合作 短期使用抗生素 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 监测经皮氧分压和下肢血流 健康教育healthy education 糖尿病皮肤护理 足护理知识 饮食控制知识 活动方法和时间 血糖监测及其结果判断 小结conclusion 56岁糖尿病足溃疡8月余 骨外露和组织坏死 足变形 动脉多发性栓塞 伤口双重感染 病人及其家属希望治愈、期望值高 伤口床已准备好,可以考虑整形植皮 肿瘤病人的伤口类型 肿瘤清扫术后切口感染裂开或坏死 多见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子宫癌根治术后切口等 肿瘤病人并发伤口 最多见为压疮 其次是放射性皮肤损伤 肿瘤伤口的处理难点 有肿瘤细胞生长,处理时须特别保护周围组织,防止扩散和种植 伤口血管受到肿瘤细胞侵蚀,易出血难以控制,侵蚀动脉可出现致命性出血 多重感染难以控制,引发多器官功能失调或衰竭 渗液和恶臭难以控制 肿瘤伤口的处理原则 Palliative Care姑息治疗 控制异味和渗液 心理调适,保持病人易受损的自尊 营养补充,改善营养状况病人 选择活动方式,增强生活信心和体质 肿瘤伤口不用自溶清创和锐器清创 典型个案分析 横纹肌肉瘤伤口 男性,39岁 横纹肌肉瘤2年 手术切除3月后复发 介入治疗3次未能控制 瘤体快速增长 感染疼痛恶臭 经济困难无法继续介入治疗 2007-4-18日初诊 局部抗感染治疗结果 瘤体继续增长 局部出血2次均为小动脉破裂出血 抑菌敷料治疗58天 局部感染控制 但伤口未愈 小结 横纹肌肉瘤伤口 姑息治疗近1年 瘤体快速增长 多处破溃 反复感染 反复出血5次(在家中3次) 恶臭 目前患者仍在治疗中 肿瘤病人伤口处理的难点 受放化疗影响伤口难愈 常有营养不良影响伤口生长及愈合 心理问题影响伤口生长及愈合 易并发伤口感染,渗液和恶臭难以控制 使用抗癌药物 局部因素复杂 肿瘤病人伤口的处理对策 清洗和清创 出血的评估和对策 控制渗液和感染 采用湿性疗法 整体干预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应用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伤口护理中心 蒋琪霞 2009.4.11于重庆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以压疮为主的各类慢性伤口的防治 发表论文68篇 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项 军队医疗成果奖2项 专利2项 著作:《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 《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 伤口处理的过去 西波克拉底时代,认为让伤口“变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