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蒋奇霞伤口湿性愈合理论_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1-18约6.4千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右颈部愈合后随访 20月随访 局部有少许毛细血管扩张 无斑痕 色素浅 活动自如 恢复工作 2007年8月开设专科护理门诊 周一:压疮和糖尿病足溃疡护理门诊 周三:造口护理门诊 周四:难愈伤口护理门诊 挂号费:7元副专家 限号:15人 伤口处理的未来 湿性疗法将带动湿性愈合敷料的变革 湿性愈合敷料将进一步推动湿性疗法的应用和发展 如何用好湿性愈合敷料? 如何降低成本、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缩短疗程? 如何规范操作流程? 未来方向? 21世纪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是主流方向 专科护理队伍的建设是主要任务 当前形式下专业护士的培养和使用是重要的过渡阶段 一名APN(advanced practice nurse)的成熟期需要10-15年 专科护士培养现状 我国2001年开始培养专科护士 糖尿病专科护士 造口治疗师(ET) 危重症专科护士 肿瘤专科护士 妇产科专科护士 专科护士的使用现状 专科护士培养起步晚,较国外晚20-30年 目前全国有ET近百名 但真正从事ET工作的不足1/10 培养资源的浪费巨大 据中华护理杂志2007年报告 如何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专科护士职能是未来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未来发展方向 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是21世纪的主流 选择培养对象? 培养后如何使用? 医疗发展方向:专病门诊和多科室会诊协作治疗 专科护理发展方向?(专病护理?) 慢性伤口市场是巨大的 传统的伤口处理方法愈来愈受到挑战 每年在美国有超过 60,000 病人将接受截肢手术. 伤口治疗中心的成立是一个多赢中心 ? 病人 ? 医生 ? 医院 ? 保险公司 未来趋势分析 2009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慢性伤口新技术新疗法学习班 暨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首期 研讨会 编号:2008-14-05-008 定于2009年6月11-16日在南京举行 经考核合格授予国家级I类学分10分 课程安排:7大专题17位专家 亚洲慢性伤口处理新进展专题:特邀日本ET、韩国首尔大学伤口中心主任作专题讲座 科研与论文写作专题:邀请中华护理杂志编辑部谢贞副教授和医学统计学专家刘玉秀教授主讲 压疮预测和预防研讨专题:我国第一个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解读及其推行方法 压疮处理专题:邀请香港、广州ET共同讲课 新技术新疗法专题 专科护理门诊专题 压疮护理实践专题 创新实践课 香港、广州、南京3位ET共同出任专家门诊 真实病人带教50名学员 伤口护理虚拟学组全员出征 面对面演示压疮预防相关流程 疑难伤口个案讨论、分享 2009年4月30日前报名者优先 3 渗液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渗液在正在愈合的伤口中刺激细胞增殖、蛋白消化酶(MMP)以非活性形式出现 在愈合不良伤口中,渗液作用相反,含有大量炎症介质和活性MMP 需要研究新的护理方法来研究渗液的作用 处理目标 将渗液的不利作用减至最少 有利作用增至最大 渗液量不分取决于伤口面积 伤口渗液量变化时需要对伤口和全身重新评估 尽可能处理好原发病 有效的渗液处理 治疗原发病 改善伤口床环境 预防和治疗渗液相关 问题 选择有效的敷料 清创 自溶清创理论 应用湿性敷料水化伤口 软化坏死痂皮 渗液中含有吞噬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溶解素能溶解坏死组织 伤口内自身酶也使失活组织液化 每次更换敷料去除坏死组织 保持伤口洁净,此过程称之为自溶清创 伤口湿性愈合的机制 适度湿润的愈合环境 低氧/无氧的愈合环境 微酸的愈合环境 自溶清创的愈合环境 适度湿润的愈合环境 促进生长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增殖 促进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 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及其功能增强 加快表皮细胞迁移的速度 低氧/无氧的愈合环境 低氧或无氧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生长因子 氧梯度刺激毛细血管生长 毛细血管的再生和生长的顺序:内皮细胞突出形成血管芽→互相连接→血管环→互相沟通→血管网 低氧时成纤维细胞生长最理想 微酸的愈合环境 皮肤为弱酸性,也是理想的伤口愈合环境 封闭的伤口环境呈弱酸性(6.4±0.5) 开放伤口PH>7.1 成纤维细胞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产生胶原 胶原是基本的构建蛋白,是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 初诊评估Assessment Ⅰ型糖尿病32年 有足溃疡7月余 空腹血糖8-10mmol/L 餐后血糖10-15mmol/L 相关知识缺乏 伤口评估:分级评估(WagnerⅣ)、感染计分(65分)、测量(10×8.5cm)、下肢疼痛计分(下午加重,夜间痛5-6分) 全身评估:血糖控制不良、血管并发症 心理状态评估:焦虑 伤口培养wound culture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绿脓杆菌 分泌物黄绿色 臭味 渗液量大 腐肉多 局部处理wound management 评估分级 碘伏消毒周围皮肤 生理盐水清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