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 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口迁移教案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的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结构分析
自然因素本节内容共有个图表资料,个阅读资料,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具体知识结构如下:
自然因素
人口迁移 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
分类概念 影响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分
类
概
念
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六、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七、课时安排:课时
八、教学方法:
.案例研究法
.讨论分析法
.自主导学法
九、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展示一幅漫画,发生在发达国家德国的某个镇上的事,画中一位老人生病被抬在担架上,而医生护士都在中年以上,据此列出以下问题:
、德国的人口增长属于哪一种模式,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你能够想出什么办法来缓解德国出现的这种问题么?
展示德国的移民资料,包括文字、图表,提出问题:德国的外来移民属于什么现象?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顾上节内容思考德国的增长模式得出答案:
“三低模式”,问题:人口老龄化
利用漫画引入,即引起学生兴趣,又回顾上节知识,达到巩固旧知识的效果,并引出新知识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居住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需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请阅读页的文字,并判断以下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归纳总结: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
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学生自行阅读教材, 对书上的活动进行判断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完成自学任务
国际人口迁移
展示二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请同学们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二战前,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二战后,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对比之下,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有什么特点?试思考其原因?
请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
教师归纳补充: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美洲、大洋州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读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