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管理.ppt
国内主要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评级要素宏观环境区域环境行业周期性行业监管行业发展及竞争状况竞争地位战略与管理运营模式会计政策规模与分散化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财务实力流动性股东支持政府支持国际及国内经济地区经济行业分析基本素质公司管理经营分析未来发展会计政策资产构成及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股东支持地方政府支持资源状况宏观经济环境产业背景政策和监管环境基本经营和竞争地位管理战略与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充足性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债务结构财务弹性特殊事项国内主要评级机构评级要素2.专家分析法概念专家分析法是指由一些拥有专业技能的专家学者凭借其对借款方企业某些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后,主观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所做的综合评价和信用风险的评估,从而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是一种古老的、定性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最常见的就是“5C”评估法。专家分析法的主要内容专家分析法的评价a.优点操作简单,指标数量少,可以迅速根据评价要素对企业做出信用评价b.缺点主观性太强专家的评定方法不完善容易产生“信用悖论”现象3.Z评分模型从22个财务指标中选取了5个财务比率变量指标,这5个指标最具分析价值,最能反映借款人履行借款合约的能力和财务经济状况,并依此设计出评分模型,对贷款申请者进行资信和信用风险度量。Z评分模型X1:流动资本/总资产(WC/TA);X2:留存盈余/总资产(RE/TA);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EBIT/TA);X4:权益市值/总负债账面值(MVE/TL);X5:销售额/总资产(S/TA)Z评分模型申请贷款者违约的临界值,Z0=2.765。当Z≥2.765时,贷款申请者被归为非违约组,当Z2.765时,贷款申请者被归为违约组。4.ZETA评分模型第二代评分模型——信用风险模型,考察指标从原始的5个增加到了7个,体现了会计实践和财务报告标准的变动。ZETA评分模型资产收益率指标X1:息税前收益/总资产;收益稳定性指标X2:企业资产收益率在5到10年的变动趋势的标准差;偿债能力指标X3:息税前收益/总利息支付额;累计盈利能力指标X4:留存盈余/总资产;流动性指标X5: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本化程度指标X6:普通股权益/总资产;规模指标X7:企业总资产的对数5.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该模型采用二阶段法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是基于资产组合理论和在险价值理论提出的一个信用风险度量模型。(1)CreditMetrics模型模型先确定贷款组合违约次数的概率分布,然后根据损失程度对贷款进行分组,再对每组的损失进行汇总,得到贷款组合损失的概率分布,最后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计算出银行的预期损失值。(2)CreditRisk+模型第4章信用风险管理本章预览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美国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沉重的负面影响波及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此次危机彻底暴露了金融机构脆弱的风险管理体系。如何测度和管理信用风险成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本章将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讲解,从信用风险的概念、成因和分类入手,分析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最后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办法进行讨论。4.1信用风险概述4.2内部评级法4.3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目录CONTENTS4.4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信用风险概述4.1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不仅包含未履约造成的损失,还包含因债务人信用水平降低而带来的机会成本升高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不确定性加上因信用质量变化而引起的相关标的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信用风险的成因(1)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反映着一个特定事件在未来有多种可能的结果,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2)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了解的信息程度不一致,亦即金融合约的不同当事人不能拥有相同信息的事实,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信用风险的分类123按照引发信用风险本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引发信用风险主体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引发信用风险工具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引发信用风险本质的不同进行分类a.信用违约风险b.信用价差风险信用风险的分类按照引发信用风险主体的不同进行分类a.主权信用风险b.地方政府信用风险c.商业银行信用风险d.保险公司信用风险e.企业信用风险f.个人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分类按照引发信用风险工具的不同进行分类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债券信用风险贷款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分类内部评级法4.2内部评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