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风景游憩林营建管理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 2. 风景林的营建管理 2.1 几条大的原则 2.1.1 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 转变经营观念,承认森林的多种功能价值. 如京西山区: (1)白桦林:白桦林,白桦-草甸 (2)山杨林:树皮光滑呈黄色或黄白色 (3)黄栌林:光照充足地段 (4)山桃山杏林:海拔1000米以下,花期3月15至4月20日。 (5)槲树槲栎林:秋色以柠檬黄为基调 2.1.2 明确风景林的经营目标 对于下列区域采用侧重于生态保护措施: (1)珍稀物种分布区; (2)物种特别丰富的区域; (3)比较偏僻,可及性差的区域; (4)立地条件差,风景资源价值低的区域; (5)主要集水区. 经营目标:风景林美及其持久性保持 2.1.3 把握风景游憩区和风景林的特色 (1)中山型森林游憩区:夏季---夏景质量 (2)低山丘陵型风景区:多个季节(春,秋,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重点。 (3)划分不同风景类型—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2.2 春景经营 2.2.1 春景经营原则 (1)要有层次变化和色彩对比. (2)在经营春景植被时,要充分注意不同植物的物候差异,要贯彻四维景观设计的思想. (3)增加春景植物的密度:---提高色块的视觉效果. (4)不要将体量差异不大的油松和侧柏配置在一起. 三角冠形与其他冠形的组合. (5)增加春景的植物种类. 2.2.2 推荐春景 适合京西山区的几种理想春景植被 2. 3 夏景经营 原则与方法: (1)减少同一视域内的斑块和树种的数量. (2)创造整齐一律或层次变化明显的树冠面特征. (3)加强对乔草型和乔灌型景观的保护工作,同时在突出夏景的区域尽量减少单纯的灌木林比例. (4)在坡度比较大的区域,可以考虑提高树干的可感性,以让游人获得一种新的审美感受. (5)在人工造林时,要避免出现机械的格局形式,力求模拟自然的活泼和变化. (6)保护和创造自由木. (7)增加色彩. (8)适当的质地对比有助于提高景观的美景度. (9)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绿色度的差异来增加色彩的变化.如墨绿色(油松,侧柏)和淡绿色(黄栌,山桃,山杏)的组合. (10)注意不同树形的搭配. 2. 4 秋景经营 原则: (1)以建设密集型色块为主. (2)在视域内加大常绿树的比例,并形成活泼的层次变化. (3)保护和创造自由木. (4)秋景林周围不要营造刺槐林. (5)色彩配置上要避免靠色. (6)增加秋色树种种类. 3.6 灌木林经营 灌木林的价值: (1)在坡度较大的地段,灌木林具有较强的护坡功能; (2)不少灌木的花,果可以招引昆虫和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些灌木林本身具有良好的观赏和游憩价值. 灌木林的经营原则: (1)原则上在景观敏感度较高的区域要减少灌木林的比例,尤其是对那些种类复杂,相对杂乱的灌木林应该加以彻底改造. (2)在风景区的前山脸,不宜保留大面积的荆条林.因为荆条发叶早,落叶也早. (3)在风景区内保留部分胡枝子林和荆条林有助于丰富夏景色彩. 花 (4)对确定保留的灌木林采取改良措施. 配置乔木和小乔木; 提高灌木林密度. 2.6 游览线路设计 通过开辟合适的游览线路,改善视野,设置前景,设置观景台(亭)等能达到改善观赏条件的目的,其中以游览路线的设计最具根本意义.考虑因素: (1)让人们能够看到所有的主要风景. (2)通过路线曲折保证游人能够在一定时段里在顺光条件下欣赏风景. (3)保证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正面—侧面. (4)线路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到把天空作为陪衬. 例:北京地区风景旅游的地段美和时序美 1·北京地区风景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北京是个多山的地方,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大面积的山地,给风景旅游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载体。 1.1 熏染文化气息的天然山水 北京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在自然景观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带,第一个是广阔的平原地带,其次是崎岖的丘陵低山和盆地,第三个是中山地带。 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河谷切割幽深,岭谷相间错列,在河谷两侧形成了众多高达数百米的雄险崖壁,给人以特殊的美感。百花山、白草畔、东灵山、海坨山等一系列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脊和山峰都是北京地区体现风景雄伟美的系列名山,对山地观景旅游具有特殊的地理意义。 山水相依,山势的基本状况影响了水系的发育和走向。北京地区的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大清河、永定河、温榆河(北运河)、潮白河及蓟运河等五大水系。这些河流总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一般都发育了三级阶地,上游和中游多为成型河谷,由于山地岩性及构造不同,河谷的结构较复杂,景观类型多样。 北京地区的山水风光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特点除了山体的雄伟巍峨之外,更在于其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