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4258-2022 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01CCSB6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258—2022
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llectionandevaluationofCaryacathayensisgermplasm
resources
2022-08-31发布2022-09-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258—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金寨县富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滁州市老嘉山国有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素传、季琳琳、吴志辉、蔡卫兵、赵道伦、常君、陶汝鹏、朱先富、韩文妍、王陆军。
DB34/T4258—2022
1
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种质资源收集、种质资源特性记载、种质资源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5009.1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GB/T14488.1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种质资源收集
4,1调查范围
天目山山脉及黄山余脉的山核桃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特殊种质。
4.2调查对象
选取达到稳定结果树龄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树5株,枝条采集在树冠外围中上部抽取生长正常的30条枝条,果实采集随机抽取样果30个。
4.3调查方法
采取查询相关资料、知情人访谈、踏查、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
4,4调查时间
每个性状数据采集应在同一地点相同条件下至少进行3个生长周期。
4.5调查内容
详见附录A中表A.1。
5种质资源特性记载
DB34/T4258—2022
2
5.1种质基本信息
5.1.1始果期
早实、中等和晚实。从定植实生苗开始,到初次结果,<8年为早实,8~10年为中等,>10年为晚实。
5.1.2用途
果用、油用和其它。
5.1.3繁育方式
播种、嫁接和其它。
5.1.4原产地
种质的原产省、县(市、区)、乡镇、村、小地名。
5.1.5选育单位及选育人
选育山核桃品种(系)的机构或个人。
5.1.6种质历程
品种(系)通过新品种登记的地区和时间,引进品种引进的地区和时间,育成品种的育成地区和时间。
5.2形态特征
5.2.1树高
分类如下:
a)<8.0m为矮小;
b)8.0m~12.0m为中等;
c)>12.0m为高大。
5.2.2树姿
常见树姿按图1分类,具体如下:
a)直立(多数骨干枝向斜上直伸,分枝角度≤30。);
b)半开张(多数骨干枝向上斜伸,30。<分枝角度≤60。);
c)开张(多数骨干枝水平伸展的甚多,分枝角度>60。)。
DB34/T4258—2022
3
a直立b半开张c开张
图1山核桃树姿
5.2.3树势
随机测量30条树冠外围新梢长度,取平均值,以新梢的平均长度来衡量树势,标准见附录A中表A.1。
5.2.4胸径
用围尺测量树干距地面1.3m处的直径,若地面至分枝点高度不足1.3m,则测量分枝点下树干直径作为胸径,精确到0.1cm。
5.2.5冠幅
分东西、南北两处测量并记录树冠宽度,精确到0.1m。
5.2.6分枝角度
分枝与主干的角度划分如下:
a)<30°为小;
b)30°~60°为中;
c)≥60°为大。
5.2.7叶形
以成龄结果树树冠外围正常发育枝中段羽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