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投资管理(九)讲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十三: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
☆考点精析
投资决策方法,是指利用特定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作为决策标准或依据,对多个互斥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方法。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
含义
适用情形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记作NA)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在此法下,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为优。
【教材例4-38】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 25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1年,净现值为958.7万元;B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 10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920万元;C方案的净现值为-12.5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根据上述资料,按年等额净回收额法作出最终投资决策的程序如下:
(1)判断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A方案和B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
∴这两个方案具有财务可行性
∵C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
∴该方案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2)计算各个具有财务可行性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3)比较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作出决策:
∵149.7>147.6
∴B方案优于A方案
计算期统一法:
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
含义
适用情形
计算期统一法
计算期统一法是指通过对计算期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选定一个共同的计算分析期,以满足时间可比性的要求,进而根据调整后的评价指标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计算期统一法包括方案重复法和最短计算期法。
(1)方案重复法,也称计算期最小公倍数法,是将各方案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比较方案的计算期,进而调整有关指标,并据此进行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一种方法。
(2)最短计算期法,又称最短寿命期法,是指在将所有方案的净现值均还原为等额年回收额的基础上,再按照最短的计算期来计算出相应净现值,进而根据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进行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一种方法。
计算期统一法适用于项目计算期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相关链接1】在投资额相同的互斥方案比较决策中,采用净现值率法会与净现值法得到完全相同的结论;但投资额不相同时,情况就可能不同。
【相关链接2】不得将投资决策方法与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混为一谈。在许多人心目中,将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等同于投资决策的方法,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在投资决策方法中,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回收期法和内部收益率法。
【教材例4-39】A和B两个方案均在建设期年末投资,它们的计算期分别为10年和15年,有关资料如表4-7所示。假定基准折现率为12%。
表4-7 净现金流量资料 位:万元
年份
项目
1
2
3
4-9
10
11-14
15
净现值
A
-700
-700
480
480
600
-
-
756.48
B
-1 500
-1 700
-800
900
900
900
1 400
795.54
根据上述资料,按计算期统一法中的方案重复法(第二种方式)作出最终投资决策的程序如下:
确定A和B两个方案项目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计算结果为30年。
计算在30年内各个方案重复的次数:A方案重复两次(30÷10-1),而B方案只重复一次(30÷15-1)
分别计算各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
=756.48+756.48×(P/F,12%,10)+756.48×(P/F,12%,20)≈1078.47(万元)
=795.54+795.54×(P/F,12%,15)≈940.88(万元)
∵=1078.47万元>=940.88万元
∴A方案优于B方案。
【教材例4-40】仍按例4-39的资料。则按最小计算期法作出最终投资决策的程序如下:
确定A和B两方案中最短的计算期为A方案的10年
计算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
经典例题
【例题17·单选题】某公司拟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设定折现率为10%,有四个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甲方案的净现值率为-12%;乙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为9%;丙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960万元,(P/A,10%,10)=6.1446;丁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1年,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36.23万元。最优的投资方案是( )。(2010年)
A.甲方案
B.乙方案
C.丙方案
D.丁方案
【答案】C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和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甲方案净现值率小于零,不可行;乙方案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折现率,不可行;丙方案与丁方案属于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比较,年等额净回收额大的方案为优。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60/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