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微生物学科感染与免疫.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动脑;第二章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1.毒力因子:
① 侵袭力
②毒素
2.侵入数量
3.侵入门户和途径
4.机体的免疫力
5.环境因素;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二)毒素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二)毒素
细菌毒素
真菌毒素 (黄曲霉素)
病毒毒素样物质(腺病毒、流感病毒)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微生物感染的发生发展;二、感染的发生发展
;显性感染(临床型);二、感染的发生发展
;三、抗感染免疫
(一)抗细菌免疫
1.抗胞外菌免疫:主要依靠体液免疫。
2.抗胞内菌免疫: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3.抗毒???免疫: 以抗毒素抗体为主。
;(二)抗真菌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皮肤黏膜屏障。
2.特异性免疫: 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三)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interferon,IFN)、细胞因子、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NK细胞等因素。
2.特异性免疫:
; 第三节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链;常见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 案例;常见的医院感染微生物;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1.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和类型
监测内容:包括病原体、易感者、媒介因素和环境等方面。
监测类型: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两类。
2.医院感染监测的对象及方法
(1)重点科室的监测
(2)空气中细菌含量的监测
(3)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监测
(4)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空气细菌培养;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 课后复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