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教案有机化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济 宁 医 学 院
教 案
2009 ~ 2010 学年 第 二 学期
所在单位 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教 研 室 基础化学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授课对象 2009级医学本科
授课教师 孔令栋
职 称 讲师
教材名称 有机化学
2010年 4月 日
教案首页
章节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讲授内容 烯烃: 1、烯烃的结构, 2、 烯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3、烯烃的物理性质, 4、烯烃的化学性质, 5、共轭烯烃.
炔 烃( alkyne ): 1、炔烃的结构, 2、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3、炔烃的物理性质?? 学时分配 大约4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及命名(顺、反构型;Z、E构型命名) 。
2、掌握烯烃、炔烃及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烯、炔催化加氢及其立体选择性;(2)烯、炔与亲电试剂的亲电加成(马氏规则) ;(3)烯烃的游离基加成(反马氏规则); (4)氧化反应及应用; (5) 共轭二烯烃的1,2-或1,4-加成; (5)烯、炔的鉴定方法。
3、掌握正碳离子的构型及稳定性,正确解释马氏规律及共轭二烯烃的1,2-或1,4-加成。
4、正确理解亲电加成机理、电子效应。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及命名;化学性质:(1)烯、炔催化加氢及其立体选择性;(2)烯、炔与亲电试剂的亲电加成(马氏规则) ;(3)烯烃的游离基加成(反马氏规则); (4)氧化反应及应用; (5) 共轭二烯烃的1,2-或1,4-加成; (5)烯、炔的鉴定方法。 教学难点 对化学性质的理解。正碳离子的构型及稳定性,正确解释马氏规律及共轭二烯烃的1,2-或1,4-加成。理解亲电加成机理、电子效应。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法;等 教具准备 课件、动画等教具 教学参考资料 吕以仙主编《有机化学》;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 教学后记 结构决定性质,是指导方针;官能团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紧密,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部分有关化学性质的关键。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备注 【简介】
【引入】
第一节课
【讲授新课】
【幻灯显示】
【举例】
【幻灯显示】
【讲述】
【幻灯显示】
介绍本章烯烃和炔烃的主要学习内
容、主要官能团特点以及学习此类化合物的意义。
提及上一章学习了烷烃,及中学学习的乙烯。导入第一个问题:
第一节 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
分子中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叫做烯烃(alkene),由于分子中有双键,因此烯烃要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少两个氢原子,其通式为CnH2n。它与碳原子数相同的单环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一)烯烃的通式及键参数
物理方法证明,乙烯分子的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分布在同一平面上。如图:
C-C 键长为154pm;键能:C= C:610kJ/mol,C-C :346kJ/mol
(二)碳原子的杂化形式
乙烯中每个碳原子只能和其他三个原子相连,因此每一个碳原子只需要三个价电子去构成σ键。在这种情况下碳原子的价电子并不像烷烃中那样进行SP3杂化,而是进行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参与的SP杂化,其结果形成了处于同一平面的三个SP2杂化轨道,这三个轨道是以碳原子为中心,分别指向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相互之间形成一个120°的夹角。这种排布方式常称为三角形模型。
活跃课堂气氛
复习巩固并导入新课(约2分钟)
说明乙烯平面结构、碳原子的杂化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约5分钟)
【讲述】
【幻灯显示】
【模型演示并讲述】
【板书】
【幻灯显示】
【引入下一问题】
【幻灯显示】
【教学互动】
【幻灯显示】
【讲述】 (三)乙烯分子的形成
乙烯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各以两个SP2杂化轨道与两个氢原子的S轨道交盖形成两个σ键,两个碳原子之间之间又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相互交盖形成一个σ键,这五个σ键的对称轴都在同一平面上。
(四)π键的特点
1、不如σ键牢固
2、不能自由旋转
3、电子云沿键轴上下分布,不集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易极化,易发生反应
4、不能独立存在
二、 烯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一) 烯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简单的烯烃可以像烷烃那样命名,英文命名时将烷中的词尾ane改成ylene就可。
乙烯(ethylene) 丙烯(propy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