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历史 高一 杨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15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本课主要讲了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罗斯福新政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借鉴,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学习本课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充分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意义、体验和感悟罗斯福精神可以为当前许多国家克服经济危机、完善经济体制、坚定民族信念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做了这样的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掌握大萧条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理解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和材料,从史料分析入手,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萧条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第二大方面我要说的是教法,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学习和其他途径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肤浅,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缺乏广度和深度。
(二)说教学方法手段
基于这样的学情,本着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教学手段上我主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法上我采用图片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导课、教学内容、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后作业、学习反馈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用了38分钟,其中导课用时2分钟,我导课的方法是图片导入法,多媒体展示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图片,三人都曾担任过美国总统职务。有人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而罗斯福则挽救了美国的市场经济。关于华盛顿和林肯上学期在讲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课我们都简单了解过,那么罗斯福又是如何挽救美国经济的呢?美国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挫折呢?进而引入新课。
设计理由:通过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由浅入深进入主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
(二)教学内容
用时34分钟,本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1、大萧条
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所以又被称为大萧条。由于经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不是本节课重点,新课标中对本部分内容也没有做出要求,所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由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然后归纳总结。
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不易于学生理解,那么我们要如何突破重点呢?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及材料,教会学生从图片和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教师启发点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2、罗斯福新政
这一部分内容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主要设置了几个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实现教学互动。
问题一:假如你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为罗斯福出谋划策,帮助他解决危机。 在这一情景下,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提示学生从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救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明确答案。 通过这一环节,既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通过分组讨论,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出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问题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