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_配送中心系统规划.ppt

发布:2017-09-25约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仓储与配送管理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 本章要点: 配送中心网络布置 配送中心地址选择 配送中心内部规划 1 配送中心网络布置 解决的问题: 物流网点数量 物流网点的所在地 建立物流网点的目的: 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订货送到 降低物流成本 1 配送中心网络布置 考虑的因素: 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服务、物流成本、政府政策、交通条件、人力成本 布局的原则: 在每个配送区域里设立一个物流点 建在配送区域内商品需要量大的地方 联想的配送网络系统 联想在全国各地有3000个销售点、500多个维修站。 联想在北京、上海、广东惠阳建设了大型生产基地,使其分别覆盖国内北、中、南三大区域市场。 每家生产厂同时也是辐射周边省份的配送中心,另外在距离工厂远且销量大的中心城市如南京、西安等地再建配送中心,使配送能力布局更为合理。联想生产出的产品先集中运到各配送中心,再从配送中心向附近的县市分发。 网点数的成本衡量 网点数的成本衡量方法 最优化方法 优化方法是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数学规划技术来描述物流系统的数量关系,以便求得最优决策。 模拟法 是以代数和逻辑语言做出的对系统的模拟,这种模拟通常要利用随机的数学关系。 启发式方法 针对优化方法的不足,运用一些经验法则来降低优化模型的数学精确程度,并通过模仿人的跟踪校正过程求取物流系统的满意解。 2 配送中心选址 设施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 政府政策 交通状况 土地价格 地理条件 (面积、地质、水文和气候) 3 配送中心内部布置规划 配送中心作业功能 配送中心作业区域面积规划 配送作业相关性分析 配送作业区域布置 作业功能的规划 作业区域面积规划 (1)装卸货平台 (2)进货暂存区 (3)库存区 (4)拣货区 物流活动相关性分析 关联分析法的步骤是: (1)划分区域(设施)关联的等级与原因; (2)用图或表来表示区域(设施)之间的关联关系; (3)按照关系紧密程度确定相邻布置的原则; (4)根据面积或其他因素进行调整。  关系密切原因举例 仓库的主要作业流程分析 关系密切程度 区域(设施)的一般分为六种: 绝对重要A(Absolutely important) 特别重要E( Especially important) 重要I( Important) 一般O( Ordinary) 不重要U( Unimportant) 不宜靠近X 各功能区域的相关表 配送作业区域布置 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 决定配送中心对外的联外道路型式:确定配送中心联外道路、进出口方位及厂区配置型式。 决定配送中心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 决定配送中心内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型式:决定其物流模式,如U形、双排形等。 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首先将面积较大且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区域先置入建筑平面内,如自动仓库、分类输送机等作业区;再按物流相关表中物流相关强度的大小安排其它区域的布置。   配送作业区域布置 行政活动区域的配置   一般配送中心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布置,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但也应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目前一般配送中心仓储区均采立体化设备较多,其高度需求与办公区不同,故办公区布置应进一步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如采用多楼层办公室、单独利用某一楼层、利用进出货区上层的空间等方式。 行政活动区域内的配置方法:首先选择与各部门活动相关性最高的部门区域先行置入规划范围内,再按活动相关表,将与已置入区域关系的重要程度依次置入布置范围内。 配送作业区域布置 确定各种布置组合 修正 根据一些实际限制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这些因素包括: 1)厂房与土地面积比例:厂房建筑比率、容积率、绿地与环境保护空间的比例及限制等因素。 2)厂房建筑的特性:建筑造型、长宽比例、柱位跨距、梁高等限制或需求。 3)法规限制:土地建筑法规、环保卫生安全相关法规、劳动法等因素。 4)交通出入限制:交通出入口及所在区域的特殊限制等因素。 5)其它:如经费预算限制、政策配合因素等。 例 流量分析 重要性分析 4 商品保管场所的布置 是将各种商品合理地布置到库房、料棚或料场的平面和空间。 分为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4 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 保管场所平面分为:保管面积和非保管面积 非保管面积包括:通道、墙间距、收发料区、仓库人员办公场所 4 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 通道一般包括 运输通道,一般是宽1.5-3米,具有桥式起重机为1.5米 A=R1+D+L+C 作业通道,一般宽1米 a=b+l+2c 检查通道,一般宽0.5米 4 保管场所的平面布置 收发料面积的确定: 一次收发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