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为主题,结合高一学生认知特点,从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教学。通过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变革的历史规律,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有所了解。然而,对于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历史事件和理论,学生可能只有零散的了解,缺乏系统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一学生对于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主题通常具有较高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历史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深入理解复杂历史事件和理论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学生偏好通过阅读文本来获取知识,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解较为抽象,难以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二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评价存在多种观点,学生在形成个人观点时可能感到困惑;三是对于历史事件背景的把握不够准确,可能影响对事件全貌的理解。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库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十月革命相关历史文献、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数据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地图展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俄国二月革命,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你们对这两个话题有哪些了解?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学们对这两个话题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二、新课讲授
1.十月革命的背景
(1)老师讲解:1917年,俄国社会矛盾激化,革命形势日益成熟。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
(2)学生思考:那么,十月革命是如何爆发的呢?
(3)老师总结:十月革命是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十月革命的过程
(1)老师讲解:十月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彼得格勒起义,第二阶段是莫斯科起义。
(2)学生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彼得格勒起义和莫斯科起义的过程。
(3)老师总结:彼得格勒起义和莫斯科起义是十月革命的两个重要阶段,布尔什维克党在起义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3.十月革命的影响
(1)老师讲解:十月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为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学生思考:那么,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有哪些具体影响呢?
(3)老师总结: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政治上,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经济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化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4.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老师讲解:苏联在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学生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3)老师总结: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则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然而,斯大林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个人崇拜、大清洗等。
三、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了解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