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pdf
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建构
1.知道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
容,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确定简
单分子的立体构型。
VSEPR模型
2.能正确叙述配位键概念及其形杂化与杂化轨道
成条件;会分析配位化合物的形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的类型
成及应用。分子的立体构型杂化轨道的立体构型
3.熟知几种常见的配离子:配合物理论配位键
配合物性质
2+2+
[Cu(HO)]、[Cu(NH)]、
2434
2++
[Fe(SCN)]、[Ag(NH)]等的颜
32
色及性质。
[知识梳理]
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
在形成CH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sp3
4
杂化轨道。四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分子,所以四个C—H3
4
键是等同的。可表示为
2.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
杂化类型spsp2sp3
参与杂化的原ns111
子轨道及数目np123
杂化轨道数目234
-1-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180°120°109°28′
杂化轨道示意图
实BeCl、CO、CSBCl、BF、BBrCF、SiCl、SiH
222333444
分子立体构型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
【自主思考】
2
1.2s轨道与3p轨道能否形成sp杂化轨道?原子轨道杂化后,数量和能量有什么变化?
答案不能。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形成杂化轨道。2s与3p不在同一能层,能量相差
较大。
nn
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相同,但能量不同,s轨道与p轨道的能量不同,杂化
后,形成的一组杂化轨道能量相同。
2.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HO的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