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IQC检验作业指导书-铝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 作业准备
1.1 准备好劳保用品,在操作各项项目时,要戴好劳保手套进行操作。
1.2 准备好所需的计量器具并根据《仪器作业指导书》做出相关的判定。确认的内容包括计量器具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以及准备好使用时需用到的补助品、有无超过计量日期、有无损坏、有无按照仪器标准进行保养维护等。确认OK后,方可使用;如存在问题,则按照计量仪器使用的相关文件进行处理。下盖检验中所用到的计量仪器有: (1)高度尺:测量下盖厚度以及镍片污染物的高度(参考值);
(2)打压治具:下盖的泻压性;
1.3 准备好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及适用的文件资料。
2.0 检验内容
2.1 包装外观 包装没有撞伤,破损,标签和外箱包装标签内容一致;
2.2 下盖外观 目视下盖外观无氧化(下盖表面无明显的氧化痕迹)、伤痕(没有手感凹痕,缺口、划痕等等)、污染物(在焊接阶梯上没有污染物)等不良;目视镍片状况(在镍片上,没有凹痕,焊锡污染物高度小于0.25mm—参考值以高度尺的测量值为准,在镍片周围没有高于镍片高度的污染物; 镍片是否在铝盘中心;镍片周围没有掉镍层,没有任何尺寸的锡珠)。外观不良可参照品质样品看板中的标准进行判定。
2.3 其它性能 泻压性(10KG以下不漏气,泻压范围在15±5kgf/cm2 内)用打压治具进行测试;
厚度(1.13+0.05mm--0.1mm镍片;1.28±0.05mm--0.2mm镍片)用高度尺进行测量,具体的测量方法按照高度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焊接性能 中试200Pcs/批:判定标准为2次焊接良率>97%。
2.4抽检标准 a包装外观以及下盖外观按照GB2828-Ⅱ AQL 1.0进行抽检; b泻压性按照10Pcs/批进行抽检,以0收1退进行判定; C厚度按照30Pcs/批进行抽检,以0收1退进行判定; d 中试200Pcs/批:判定标准为2次焊接良率>97%。
2.5 留样标准 每批次留样10PCS进行备份,贴上标签,放在样品袋中,密封后进行保存,保存期限为2年。
3.0 注意事项
3.1 在检验时必须戴好劳保手套;
3.2在检验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
3.3 在检验过程中,必须按照文件规定进行检验;
3.4 来料检验按照送检的先后顺序,根据车间物料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检验,确保生产物料的连续性;
3.5 检验后,必须填写完整的《来料检验报告》;如来料检验不合格,则及时开具《物料不良改善通知书》;
3.6 做好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资料的保存年限为2年;
3.7 料件的状态标识、物品标识都必须标识正确;
3.8 来料检验周期为三个工作日(以收到送检单日期为开始日期,期间如有放假、周末则不在计算内)。
检验标准 (注有★符号者为CTQ)
序号 料件名称 检验项目 验收标准 参考标准 检验设备方法 4 下盖 撞伤,破损 1 包装没有撞伤,破损 目视 氧化 1 下盖表面无明显氧化痕迹 目视 伤痕 1 没有有感凹痕,划痕等等 目视 污染物 1 在焊接阶梯上没有污染物 目视 镍片状况 1 在镍片上,没有凹痕,焊锡污染物高度﹤0.25mm,在镍片周围,没有高于镍片高度的污染物; 镍片是否在铝盘中心;镍片周围没有掉镍层没有任何尺寸的锡珠 目视/高度尺 泻压性 10pcs/批 10KG以下不漏气
15±5kgf泻压 治具 厚度 30Pcs/批 1.13+0.05mm(0.1mm镍片)
1.28±0.05mm(0.2mm镍片) 高度尺 焊接性能 2次焊接良率 97% 焊接200pcs电池中试 5.0样品照片
编制: 审核: 审批:
文件名称:
下盖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次 页码 生效日期 A/00 2/2 2012.5.15
表面印痕
镍层坑点
镍片刮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