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散茶发花金花茯茶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pdf

发布:2025-03-07约6.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散茶发花金花茯茶制作操作规程》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是由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出并归口,陕西省食品

科学技术学会食品标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由陕西省生物农业研

究所负责起草。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茶叶是秦巴山区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开采并利用该生物资源已经有了相

当长的历史。截至目前,茶叶已经是我省重要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茶叶产业发

展速度较快,种植和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种植面积和毛茶品质都有

质的飞跃,但是,茶叶加工仍旧老套而守旧,这也就严重制约了我省茶叶产业的

发展。本项目旨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我省夏秋茶(品质较差的毛茶)进行改品

质改善。原料利用目前陕南几乎不采的夏秋茶,加工工艺上彻底改变茯砖茶传统

的靠天成败的工匠技艺,建立高水平现代化散茯茶加工企业,从而全面彻底改变

我省茶叶种植面积广而经济效益有限的的局面,从根本上帮助陕南秦巴山区茶农

的脱贫奔小康。

茶叶产业是我省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陕西是我国产茶省之一,种茶历史悠

久。茶树生长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北纬33度的秦巴山区、汉江流域。这里是中国

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高度在800-3000米之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茶

叶生长期较长。截至2014年底,全省茶叶总面积近200万亩,茶叶总产量7万吨,

产值220亿元,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6%,居全国第9位。按照陕西茶产业发展规

划,到2020年全省茶叶总面积将达到280万亩,总产量13万吨以上。

我省茶叶产业存在着以下问题:1、茶叶生产产业化程度较低。西安自古就是

西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近年来,西安的茶叶市场包容了全国大部分茶叶产区的

茶叶,但陕茶所占的市场数额并不大,陕西茶叶的生产经营大多是以自产自销为

主的小农经济形式,在管理上根本没有脱胎家庭管理的传统经营模式。茶叶种植

以农户种植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的规模不够大,经营水平

不高,对陕茶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2、茶叶品牌混乱,知名度不高。目前,

陕西茶叶约有50多个地方名优茶品牌,其中,同一产地,同一加工技术工艺,同

一外形品质的茶叶因生产企业不同,其品牌不同的居多。目前我省茶叶在全国具

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品牌仅有午子仙毫、紫阳毛尖。在西安市场有一定影响的有

午子仙毫、紫阳毛尖、宁强雀舌、定军茗眉、商南泉茗、汉水银梭等几个品牌。

其他品牌因生产规模太小、年产茶量太少,在西安市场很难见到。3、制约陕西省

茶叶产业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陕西所产茶叶品质较好,但是茶叶加工工艺水

平有限,仍旧采用传统的绿茶跟红茶加工工艺,导致茶叶市场影响力有限,近几

年虽然在关中泾阳兴起了后发酵茯砖茶,但是加工工艺还是采用老祖先遗留下的

传统笼统发酵工艺,使得茯砖茶品质没有质的飞跃。特色不明显、加工工艺落后,

规模小,这是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茶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

的专家对我省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定位。因此加快改进加工工艺,做大品牌,做强

龙头,是我省茶产业实现追赶超越的当务之急。

制定本操作规程就是指导解决我省后发酵茶加工所存在的问题。

本操作规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善茶叶后发酵工艺,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

缩短发酵周期,从而节约劳动成本,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传统茯砖茶加工工艺存

在致命问题,如自然混合发酵导致茶汤霉味严重而品质较低;自然混合发酵存在

食品安全的风险,如从有些发酵黑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自然发酵受天气以及

环境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过大,导致茯砖茶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批成功率有限,

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本项目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工艺的这些不足。另外,

本项目有效地利用了陕南较少采摘的夏秋毛茶,使得茶农的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再就是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后发酵散茯茶加工企业可以带动我

省茶叶加工的一次革命,从而使得我省的茶叶产业有质的改变。

发酵后的茯茶里产生一种金色的菌丝,被人们称之为“金花”,极大地提高

了原黑毛茶的品质,因其效用类似土茯苓,所以称之为茯茶,独特的保健功效让

茯茶在西北地区广受欢迎,“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惯一直延

续至今,被称为生命之源。随着丝路驼队的足迹,茯茶醇厚绵长的香气一路向西、

绵延不绝。到明清、民国时期,茯茶已远销西域、俄国、波斯等40多个国家,成

为丝绸之路外贸三大商品之一。同时,也开启了秦商闯四方的传奇经历。

茯茶的制作素有离了关中气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