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案.docx
《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豚、减”4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梅、溪、泛、减”8个生字。
2.熟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3.了解诗句意思,能从诗中描绘的场景中体会诗人的心情。
4.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1.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绝句》,借助注释理解了诗意,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了诗的意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古诗。
2.出示《惠崇春江晚景》,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说得真好:借助注释①你知道了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3.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也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出示《春江晚景》图。
请同学们找一找诗中描写春天的哪些景物?(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
4.指名朗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交流。
读到这两句诗,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归纳: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的回暖。这是写江岸和江面上的景色。
(2)指导朗读。
(3)学习“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交流。
①蒌蒿是什么?
我能猜出“蒌蒿”是一种植物,因为“蒌蒿”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而“芦芽”就是芦苇的嫩芽。
②“蒌蒿满地芦芽短”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③诗人会想到“正是河豚欲上时”。
5.齐读古诗。
教师总结:诗人抓住画面上的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这些景物,还想象了画面上没有的河豚,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虚实相交的江南春江美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自读自悟,举一反三
1.欣赏了苏轼眼中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春江晚景。来看看南宋诗人曾几笔下的山间初夏美景是怎样的。
2.出示课题《三衢道中》,借助注释①理解诗题。
3.自读课文,想象画面
(1)想想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看到了哪些景物?
①梅子黄时指五月,此时梅子成熟,江南进入多雨时节。这时候天气怎样?
②梅子黄时,正值雨季,难得有“日日晴”这样的好天气,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③请带着喜悦之情,齐读这一句。
(2)再读诗句,你能说出诗人的出游路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①这句诗写了什么?
②说说“却”是什么意思,(注释③)这句诗写了什么。
借助注释:“却”在这里是“再,又”的意思。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③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在山路步行。谁来读一读这句诗,读出诗人的开心之态?
(3)想象画面
①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诗人,徜徉在这山路上,会有什么感觉?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拓展练习:读《春游湖》,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写下来。
配套习题
一、读拼音,写字词。(5分)
二、选字填空。(4分)
消()()易
()会()人
()开排()
饱()()挂
三、分别写出三个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回答问题。(7分)
扌?
纟?
艹?
氵?
我发现带“扌”的字大多与有关系,带“纟”的字大多与有关系,带“艹”的字大多与有关系。?
四、照样子,写一写。(4分)
一(朵)(雪白)的荷花
一()()的荷叶一()()的图画
一()()的细雨一()()的独角仙
五、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填序号)(4分)
A.杆B.竿
1.李大爷扛着钓()去公园钓鱼了。
2.那里竖着一根木()。
A.荡漾B.飘荡
3.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开去。
4.一朵朵白云在天空中自由地()着。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8分)
1.眼前的一池荷花,就像。?
2.几只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