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填方路基施工工艺和方法.docx

发布:2021-01-10约1.3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填方路基施工工艺和方法 1、路基土方填筑施工工艺 1.1 清理场地后的地面,横坡不陡于1:5时,直接填筑;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高度以地貌为准,并向内设置2%—4%的横坡,以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 1.2 用于填方的土不应含有腐殖土、树根、草根或其它有害物质,填方作业应分层进行摊铺,平地机整平、控制每层松铺厚度。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地块要求每层不大于80cm)。 1.3 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设计宽度30cm,施工完成后刷去30cm,以保证刷坡后的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1.4 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0.8m时,对于原地表清理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将表面翻松30cm深,然后整平反复压实,或掺5%的生石灰后再碾压。 1.5 路堤填土高度大于0.8m时,对基底进行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92%。 1.6 填土路堤分层施工时,如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层挖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交叠,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2、路基填筑施工要点 2.1、施工准备:在正式填筑前,须对填料进行试验,确定其是否为合格填料,以及确定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指标。对不同填料在使用前都要进行试验段碾压,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不同填料在填筑时的最佳含水量,最佳松铺厚度,最佳压实机具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机具,行驶速度等,借以指导同类填料的填筑施工。施工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土质调查和压实工艺试验这两项工作。为确保路基工程的填筑质量,我们将严格按区块选取合格的填料,满足不同填层对填料粒径的不同要求。 计划将杉屿水趣桥下换填方路段作为试验路段。 2.2、路基填筑前必须进行基底处理,清除表层草皮、树根、杂物、淤泥等不适宜作填方的植被。并进行原地面翻松、凉晒、碾压夯实。 2.3、所用填料均从路基上就近以挖填调配,填筑前应对填料粒径进行选择,粒径不宜大于15cm,并将大块状石筛选掉,强风化块石打碎后拌合均匀才能使用。 2.4、路基填筑采用纵向分段—形成填筑区、摊铺区、碾压区、验收区,“四区域”平行作业;水平分层,填料在路基全宽范围内铺筑,同一填层必须使用同一种填料。 2.5、每一填层竣工时,路基面应形成人字形横坡(匝道部分单横坡),以利排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表径流水,采用明土沟排除。雨天不施工填方,将地面的地表水用明沟排出,在填方坡脚采用临时土沟排出水到路基外,以免水泡路基。 2.6、路基在碾压时,直线段由路基两侧向路基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弯道内侧向外侧碾压,每一趟压路机的轮迹应与上一次轮迹重叠1/3宽。 2.7、填筑过程中,认真作好收坡测量,以及压实度监测,对含水量过高的填料,进行翻挖晾晒,在符合要求后再使用;对含水量太低的填料,进行洒水翻拌,含水量满足要求后,再用于路基填筑。 2.8、若在填筑过程中,已填压完成的路基面含水量太大,则要暂停填筑,直到路基表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复工。当天然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4—5%,且经翻挖、晾晒、粉碎等处理后仍不能降低含水量,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要换以透水性良好的石渣,并分层摊铺压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