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EDA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一代FPGA/PLD开发软件,适合新器件和大规模FPGA的开发,将逐步取代MaxplusII。 一种最优秀的PLD开发平台之一,适合开发中小规模PLD/FPGA。 开发软件 MAX+PLUSII QuartusII * (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 第一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概述 第一节 EDA技术概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字集成电路已经历了从SSI、MSI到LSI、VLSI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以1K位存储器为标志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问世以后,微电子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规模几乎以平均每1~2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迅速增长。 标准逻辑器件 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 目前,有以下三种集成逻辑器件可供选用: 包含:TTL74/54系列和CMOS4000/4500/74HC系列的器件。 特点: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速度快、型号系列齐全、厂家 众多、价格便宜。 不足: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时,电路庞大、连线增多、可靠 性降低。 特点: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其性能已不能单凭器件 本身的电路结构评估,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才能形成 一个整体。 不足:在某些对工作速度有特别要求的场合,此类器件的弱 点就表现出来。 专用集成电路ASIC ASIC是面向用户实用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一种集成电路,其宗旨在于优化电路的性能,提高电路的集成度,增强电路芯片的接口能力,同时,其设计周期和开发成本又为用户能接受。通常电路逻辑功能复杂。 包括: 1. 门阵列 2.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数字电路中由18片IC组成的数字钟 数字电路中由18片IC组成的数字钟 单片IC(单片机)电子钟 单片IC(FPGA)电子钟 三类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比较 很好 很好 较差 开发工具支持 较大 较小 较小 库存风险 较难 不难 容易 使用难易程度 长 较短 短 制造时间 很好 较好 差 样品仿真能力 较长 不长 短 开发时间 较贵 一般 便宜 价格 很好 较好 差 集成度 很好 较好 很好 速度 专用集成ASIC 微控制器 标准逻辑器件 类型 指标 EDA的几个 基本概念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ASIC——专用集成电路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CPLD——复杂可编程器件 GAL——通用阵列逻辑 ISP——在系统可编程 1.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概念由来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是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等概念发展而来。 发展历程 电子CAD阶段 20世纪70年代,属EDA技术发展初期。利用计算机、二维图形编辑与分析的CAD工具,完成布图布线等高度重复性的繁杂工作。典型设计软件如Tango布线软件。 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CAE)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低密度的可编程逻辑器件(PAL和GAL),相应的EDA开发工具主要解决电路设计没有完成之前的功能检测等问题。 80年代后期,EDA工具已经可以进行初级的设计描述、综合、优化和设计结果验证。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阶段 去单功能电子产品开发转向系统级电子产品开发 (即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集成)。 20世纪90年代,可编程逻辑器件迅速发展,出现功能强大的 全线EDA工具。具有较强抽象描述能力的硬件描述语言 (VHDL、Verilog HDL)及高性能综合工具的使用,使过 EDA概念发展 EDA广义定义: 半导体工艺设计自动化、 可编程器件设计自动化、 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 印刷电路板设计自动化、 仿真与测试、故障诊断自动化 形式验证自动化 统称为EDA工程 EDA技术设计方法 例如:设计一矩形波发生系统。 传统数字设计方法 CPU MCU 8254 EDA技术设计方法 控制部分 波形产生 传统方法与EDA方法比较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通用的逻辑元件 实现载体 手工实现 硬件电路原理图 硬件设计的后期 仿真和调试 自下至上 (Bottom to Up) 传统方法 自动实现 实现方法 多种设计文件, 以 HDL描述文件为主 设计途径 系统设计的早期 仿真和修改 调试方法 自上至下 (Top to Down) 设计方法 EDA方法 . 至顶向下(Top-to-Down Design)设计方法 . 至底向上设计方法 首先确定可用的元器件,然后根据这些器件进行逻辑设计,完成各模块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