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融入EDA技术,深入数字电路课程改革.docx

发布:2021-12-02约4.7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PAGE 1 融入EDA技术,深入数字电路课程改革 PLD器件和EDA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引起高等院校的数字电路课程的相应改革。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将PLD和EDA作为新技术补充在传统教学内容之后。而EDA的意义远大于此,其精髓在于它代表数字电路设计的新的思路和理念,要将它融入数字电路课程当中,应把握其精髓,并渗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数字电路课程在内容编排、试验支配和教学方法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数字电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电气和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因为它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近年来课程的内容随着新器件和新技术的涌现而不断更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新月异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可编程规律电路和以此为基础的EDA技术成为数字电路课程中的一个新兴内容。不少高等院校围绕这个内容对数字电路课程进行了改革。 一、对现代EDA技术的熟悉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广义的EDA包括:半导体工艺设计自动化、可编程规律器件设计自动化、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印刷电路板设计自动化、电路仿真与测试自动化等方面。我们这里只争论与数字电路课程亲密相关的,以可编程规律器件(PLD)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特定的开发软件或开发系统,进行电子电路的自动化设计的狭义EDA。 EDA技术具有如下特点:EDA所依托的PLD器件是一种可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用户来开发并打算其功能,而传统设计所用到的通用型集成电路具功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EDA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从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EDA设计中硬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可以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来描述,产生的主要设计文件是HDL语言编写的可读性较强的源程序,而传统设计方法产生的主要设计文件是电路原理图,EDA在系统设计早期就可进行仿真和修改,而传统的电路设计需在后期基本硬件系统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和调试。正是因为EDA的这些特点和优越性给电子技术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也促进了数字电路课程的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现状 从近年来编写的数字电路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EDA给教学带来的变化。第一,可编程规律器件的学问从空白到附带的介绍,进而发展为用独立的章节进行特地的论述。第二,有些教材用一定的篇幅对EDA软件系统也进行了介绍。在各院校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中,EDA也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增加PLD的学时比例,将HDL语言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基于ISPSynario,Maxplus2等开发系统的设计或仿真试验,或者应用EDA的方法进行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由此可见,EDA在数字电路课程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它并未给数字电路课程带来本质的变化。。从教材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学问通常处在全书最终的位置,作为传统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像一个补丁,没有影响教材的总体结构。可是从当前PLD和EDA技术铺天盖地的应用来看,EDA补丁的地位只能说明教材学问更新的速度已经滞后于技术发展的速度。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说,EDA教学与其他部分的教学基本是分别的,在学完几乎全部的传统内容后,最终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部分进入可编程规律器件和EDA设计方法的学习。相关试验和课程设计也开设在这个阶段。这样的一种教学支配也无法体现EDA技术的特点和优点,也难以引起学生对新技术的重视。 PLD器件和EDA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引起高等院校的数字电路课程的相应改革。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将PLD和EDA作为新技术补充在传统教学内容之后。而EDA的意义远大于此,其精髓在于它代表数字电路设计的新的思路和理念,要将它融入数字电路课程当中,应把握其精髓,并渗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数字电路课程在内容编排、试验支配和教学方法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数字电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电气和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因为它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近年来课程的内容随着新器件和新技术的涌现而不断更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新月异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可编程规律电路和以此为基础的EDA技术成为数字电路课程中的一个新兴内容。不少高等院校围绕这个内容对数字电路课程进行了改革。 一、对现代EDA技术的熟悉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广义的EDA包括:半导体工艺设计自动化、可编程规律器件设计自动化、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印刷电路板设计自动化、电路仿真与测试自动化等方面。我们这里只争论与数字电路课程亲密相关的,以可编程规律器件(PLD)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特定的开发软件或开发系统,进行电子电路的自动化设计的狭义EDA。 EDA技术具有如下特点:EDA所依托的PLD器件是一种可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用户来开发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