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含3课时)【备课精讲精研+能力拓展提升】 高一地理 (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飞机上的人看到晴空万里,地面上却细雨蒙蒙,思考为什么云上云下差异会如此大?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录目壹贰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叁肆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了解大气的组成,说明大气垂直分层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并以此解释全球变暖、玻璃温室等现象。3、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4、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判读和绘制风向。5、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壹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的组成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各成分的作用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水汽固体杂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基本成分N2O2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O3吸收紫外线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降低温度大气圈的组成拓展壹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大气圈的分层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高度(km)140120高层大气100806040平流层20对流层0100大气圈的分层高度km12010080604020对流层0温度℃-100气圈的分层高度km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关系120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低纬17-18km ②中纬10-12km③高纬8-9km100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80大气上冷下热②空气对流运动60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多变4020对流层0温度℃-100气圈的分层高度km120100806040平流层200温度℃-100气圈的分层高度km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关系120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100人类生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与航空飞行。80对流层顶至50千米大气上热下冷②空气平流运动60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稳定③天气晴朗40平流层200温度℃-100展阅读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极地区上空的臭氧量下降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南极臭氧洞”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在南极地区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的30%~40%),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就像是一个空洞。 2006年,“南极臭氧洞”面积已经超过北美洲的面积。注:多布森单位(Dobson Unit,简称 DU)是用来度量大气中臭氧柱尺度的单位。1 个多布森单位等于在标准大气压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臭氧层的厚度。当臭氧层厚度低于 220 个多布森单位时,臭氧层便出现空洞。大气圈的分层高度km120高层大气100806040200温度℃-100气圈的分层高度km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关系120高层大气100电离层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能反射无线电短波。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大气密度非常小806040200温度℃-100气圈的分层气压和氧气浓度随着海拔的升高会逐渐降低。当人们到达高海拔地区特别是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容易出现高山反应。当人们进入高海拔地区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会降低高山反应发生的概率。大气圈的分层贰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免于霜矣”——《齐民要术》贰大气受热过程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贰思考: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高层大气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平流层对流层 地 面选择性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特点:无选择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具有选择性大气上界地面长波短波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吸收散射太阳辐射反射“太阳暖大地”大气上界地面长波短波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吸收散射吸收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反射“太阳暖大地”“大气保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受热过程削弱作用:反射(无选择)、散射(有选择)、吸收(有选择)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太阳地面大气大地暖大气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温室效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