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高中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一PPT课件.pptx
时间:2025-01-05
汇报人:XXX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高中地理人教选择性必修一PPT课件
1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概述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应用
5
总结与拓展
目录
PART01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概述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一年。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转与公转同时进行,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等现象,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等现象。二者关系密切,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二者关系的重要体现,它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周期约23时56分4秒,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等地理意义,是地球重要的运动类型之一
地球的自转
地球运动的类型
与时间相关的地理意义
与时间相关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产生了基本时间单位“日”;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时区划分便于统一时间标准;国际日期变更线调整日期,避免日期混乱。
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地理意义
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长短变化(随季节有规律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季节不同高度不同)、四季更替(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产生)、五带划分(不同季节热量状况不同形成)。
对地球自然现象的影响
地球运动对自然现象影响主要有昼夜交替、四季更替、五带划分。昼夜交替使地表温度变化幅度不大;四季更替使不同季节气候、景观各异;五带划分使不同区域获得热量不同呈现不同自然特征。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多样,如昼夜交替影响作息;时差使跨时区交流需考虑时间差异;四季更替影响农业生产、衣食住行等活动;太阳高度角变化影响太阳能利用等。
地球运动产生的主要地理意义分类
对地理学科发展的作用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对地理学科发展作用重大,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现象如气候、四季更替成因,解释人文地理现象分布规律,为地理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推动地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
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对日常生活指导意义重大,如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合理安排作息、规划农业生产;利用时区差异安排跨国活动;依据四季更替准备不同季节生活用品等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研究意义
PART0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
昼夜交替形成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球体,太阳只能照亮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同时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约24小时。其意义在于使地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适宜生命生存;对人类的起居作息、生物钟等产生重要影响,也为人们计量时间提供了基本单位。
晨昏线的特点与判定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只有在二分日时才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据此可判定晨昏线
昼夜交替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昼夜交替影响生物和人类活动。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如动物的作息;植物光合作用等也受其调节。人类的起居、工作、娱乐等活动也遵循昼夜规律,保障身体健康和生活有序。
昼夜交替现象
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计算依据是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时区的划分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区时的计算与应用
区时计算关键是确定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东边时间早于西边。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应用广泛,如安排国际航班、跨时区通讯等需考虑区时差异以合理安排活动。
日界线的相关知识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自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则加一天;另一条是0时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一天范围
地方时和区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对地理环境影响广泛,如影响大气环流、洋流流向,对河流两岸侵蚀及堆积状况也有影响,塑造不同地貌。
地转偏向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地转偏向力在实际生活中有诸多体现,如河流在流动时,受其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左岸堆积;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也受其左右;还有铁轨、码头建设等也需考虑该力影响。
地转偏向力相关实例分析
地转偏向力实例有河流两岸冲刷差异,北半球右岸冲刷强;大气环流中气流受其影响,如气旋、反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