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_T 3777-2024 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01CCSB0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777—2024
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
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ater-savingandincrease-yield
cultivationofalfalfaandelymusdahuricusmixedsowinginaridand
semi-aridareas
2024-12-18发布2025-01-18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777—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选地整地 1
5种子准备 2
6播种 2
7水肥管理 2
8病虫草害防治 3
9收获 3
DB15/T3777—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呼和浩特水文水资源分中心、呼和浩特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科尔沁右翼前旗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系、包头市九原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鄂尔多斯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健、刘虎、王志军、周慧、张涛、温雅琴、郭志玲、辛海霞、田秀民、于海云、杨旭、贺宇、张敏、苏婷、苗恒录、葛楠、程波、席伟东、李红芳、王奇、董雷、唐国栋、阿比亚斯、高磊。
DB15/T3777—2024
1
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和披碱草混播节水丰产栽培的选地整地、种子准备、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间行混播Inter-linemixedsowing
同期在同一地块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保持各自的播种深度和行距进行分种间行相邻条播。3.2
秋眠性falldormancy
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即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的变化。
4选地整地
4,1选地
田地应选择一般耕地、退耕还草地和人工草地,土层厚度不小于50cm。
4.2整地
4.2.1净地
清除地表杂物(如石块、塑料等),根除杂草,对根茎型多年生杂草采用灭生性传导型除草剂根除。
DB15/T3777—2024
2
4.2.2耕翻
播种前应深耕20cm~30cm,精细重耙2~3遍并清除杂草。
5种子准备
5.1品种选择
苜蓿应选择高产、抗寒、抗旱、抗病虫、耐盐碱、再生力强,秋眠指数为2~4级的品种。披碱草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倒伏的品种。
5.2种子要求
种子质量应符合GB6141、GB6142规定的三级标准及以上。
6播种
6.1种植时间
春、夏播种均可,应选择5月下旬至7月初进行播种,优先选择5月下旬至6月初。
6.2播种方式
应采用播种机间行混播,行距25cm~35cm,播种深度苜蓿1.5cm,披碱草2cm~3cm。混播群落中苜蓿与披碱草呈条状间隔排列。
6.3播种量
混播种子用量为52kg/hm2,其中紫花苜蓿22kg/hm2,披碱草30kg/hm2。
7水肥管理
7.1灌溉方式
灌溉方式应采用浅埋滴灌,滴灌带铺设以机械铺设为主,埋设深度3cm,平地最大铺设长度60m。
7.2灌溉制度
每年灌溉4~6次,灌溉定额1575m3/hm2~2310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