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267-2014 辽西半干旱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20B05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267-2014
辽西半干旱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4-11-19发布2015-01-19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1/T2267-2014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1.1—2009的规定执行。本标准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赵术伟﹑孔凡信﹑辛宗绪﹑肖继兵,崔丽华,姜策,邓丹。
1
DB21/T2267-2014
辽西半干旱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辽宁省西部半干旱生态区高粱栽培的产地选择、品种选用、整地与施肥、播种﹑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西部半干旱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选地与整地
3.1选地
宜选择具有水浇条件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pH值6.5~8.0之间的地块。前茬以豆类作物为宜,玉米、马铃薯作物等次之。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3.2整地
前作收获后宜及早灭茬,同时进行秋深翻或秋深松,深度以20cm~30cm为宜,耕后立即耙耢。春季宜顶浆耙地,实行耙、耢、压结合。
4播种
4.1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适宜、品质优良、商品性好、抗倒耐旱、抗黑穗病、抗蚜虫和螟虫的高产杂交种。推荐品种为辽杂15﹑辽杂18﹑辽杂19﹑辽杂21﹑辽杂36﹑锦杂103和铁杂17等。
4.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的标准。
4.3种子处理
2
DB21/T2267-2014
在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晒种,种子层厚度3cm~5cm,每天翻动2次~3次,晾晒3d~4d。播种前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g兑水1000ml,拌种10kg,风干后播种。
4.4播种时间
5月上、中旬10cm耕层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
4.5播种方法
播种方式分为人工和机播两种。采用垄沟条播,行距50cm~60cm,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大行70cm,小行40cm,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等栽培方式。
4.6播种量
人工播种时,播量以1.5kg/667m2左右为宜。精量机播,播量以0.75kg/667m2左右为宜。4.7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3cm~4cm为宜,覆土后及时镇压1次~2次。
4.8播种密度
种植密度为6500株/667m2~8000株/667m2。早熟、矮秆、株形紧凑品种和土壤肥力高时宜密。
5田间管理
5.1查田补苗
在三叶期前后进行查田。如缺苗严重时,可在间苗时带土移栽同品种的幼苗。移栽苗以4叶~5叶期为宜。
5.2间苗定苗
在幼苗3片~4片叶时进行间苗,5片~6片叶时定苗。
5.3中耕除草
5.3.1中耕
中耕要二铲二趟,时间分别在幼苗期和拔节期进行。拔节期可结合追肥实行深趟培土。
5.3.2化学除草
用40%莠去津悬浮剂150g/667m2~200g/667m2加72%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g/667m2~100g/667m2,兑水30kg以上,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表面喷雾。
5.4施肥
5.4.1基肥
翻地同时结合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kg/667m2。肥料使用应按NY/T496执行。
5.4.2种肥
3
DB21/T2267-2014
施用磷酸二铵10㎏/667m2~15㎏/667m2,硫酸钾5kg/667m2~10kg/667m2,种肥与种子分沟条施,保持3㎝~5㎝的距离。
5.4.3追肥
拔节期结合中耕培土,距离植株根部7cm~10cm处开深10cm的沟,施入尿素15㎏/667m2~25㎏/667m2。
5.5灌溉
在高粱播种期、苗期、孕穗期和乳熟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标准的规定。
6病虫害防治
6.1黑穗病
6.1.1农业措施防治
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