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导学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内容由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机电产品综合设计等三个部分组成。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 概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特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等。 机械技术: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常用传动装置;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 传感检测技术:传感器的组成及分类;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常用传感器及应用。 伺服驱动技术:动力驱动及定位驱动装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常用动力与执行元件及其特性及选择方法;定位机构。 自动控制技术:系统的概述及建模与仿真;五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以及电磁兼容技术) 二、教学内容 6. 系统设计与综合:系统设计概述、概念设计及各种详细的设计;系统设计的评价分析方法;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 7.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综合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实例 。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个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机电产品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熟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工程路线,能够针对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确定开发工程路线。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常用传动机构,常用动力驱动装置,常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4.掌握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动力、控制、传感检测等四个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这些结构要素中典型结构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齿轮传动比的选择原则,直流力矩电机和步进电机伺服控制的特点,典型位置传感器(电位计、光电编码器)的特点及选择原则,STD工业控制总线的特点和主要应用形式等。 5.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四.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容。 五、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以及直播课堂等进行自学,上网浏览中央电大、省电大“电大在线”等栏目的教学辅导,完成作业和自测练习。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文字教材和IP课件,对重要问题和疑难问题应做好笔记,以便面授辅导时或通过其它手段向教师或同学寻求解答。学生应充分利用省电大的网上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 五、教学环节 (二)面授辅导 辅导教师根据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定期进行辅导与答疑,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指导学习方法;分析学习要点,提出学习要求;精讲重点、难点,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环节 (三)作业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应在一定的时限内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辅导教师要认真批阅,从而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对学员所完成的作业给予相应的百分制评价,作为形成性考核按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 五、教学环节 (四)小组讨论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小组活动,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五)其他形式 学生遇到个别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电话、电子邮件、电大在线的课程讨论区等方式与辅导教师进行交流,获得辅导教师的个别答疑辅导。 六、考核评价 该课程的教学环节及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即期末考试与形成性考核。分别占总成绩的80%、20%。 1、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等。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80%。 2、形成性考核成绩:本课程形成性作业共四次,每次作业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4次作业成绩的平均分。占课程总成绩的20%。 * * * * * * 主讲:戴文俊 邮箱:dwjkaoyan@163.com 电话课程导学 本课程导学分为六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要求 五、教学环节 六、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