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三.ppt

发布:2017-06-15约1.44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第二章 机械受控模块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导轨副:用于引导运动部件走向,保证执行件的正确运动轨迹,并通过摩擦和阻尼影响执行件的运动特性,如定位精度和低速均匀性。 包括:运动导轨和支承导轨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导轨副的性能要求:导向精度、接触精度、接触刚度、精度保持性以及低速运动稳定性(即摩擦特性) 分类: 按运动导轨的轨迹分;按摩擦性质分;按导轨副结构分。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滑动导轨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滚动导轨 配对导轨间由滚动体隔开,导轨面不直接接触,运动时与滚动体产生滚动摩擦,摩擦阻力和磨损相对较少,但结构相对复杂些,刚度和承载能力不及滑动导轨,且对脏物敏感,需有良好防护。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滚动导轨 分类 :按其滚动类型分为滚珠式,滚柱/滚针式。 滚珠式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成本较低;点接触,刚度和承载能力相对较低,适合载荷不大的情况下使用。 滚柱式可多向受力,为线接触,刚度承载能力较大,导向性好,但对导轨面的平行度较敏感。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滚动导轨 分类:接运动形式分为循环式和非循环式 循环结构中行程不受导轨上滚动体数目的限制。 非循环结构运动行程将受到导轨上滚动体数目的限制,用于行程不大的场合。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非循环式滚动导轨的设计计算 已知:载荷F,行程l,导向精度和导轨寿命等 求解:滚动体直径d,滚柱长度lr滚动体的数目z等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非循环式滚动导轨的设计计算 直径d:大可以减小摩擦阻力,提高刚度和承载能力,减少接触应力,延长寿命。 数目z:不少于12~16个,z过少会降低导轨的刚度和承载能力,z过多和lr过长,也会由于制造误差而带来对导轨刚度和导向精度的影响。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阻尼及其影响 起因:1.由于表面不平度的弹性和塑性变形产生的材料阻尼; 2.起因于在表面极限区周围运动的摩擦阻尼。 3.挤压薄膜效应 第五节 导轨及支承件 支承件 包括:机身、基座、支柱及横梁等。 主要功能:支承固定连接件,或者相对运动的部件。 静刚度:静刚度等于支承件产生的静变形与承受的静载荷之比。 机械共振 热变形 第六节 并联机构 定义: 具有多个运动自由度,且驱动器分配在不同环路上的闭式多环机构被称为并联机构。 第六节 并联机构 主要优点: 刚度高,承载能力与整机质量比大 移动部件质量轻,可获得很高的动态特性,容易实现高速、高加速度的运动 不存在误差累计,可获得较高的运动精度 零件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实现模块化设计 作业空间与机器尺寸比小 主要缺点: 1. 灵活性较差,运动平台的倾斜角度较小 2. 在作业空间内部存在杆件干涉和奇异位形的危险。 第七节 数学模型和设计要求 数学模型 1.广义执行机构的运动方程式:能量方程式、力矩和力方程式 2.广义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式 第七节 数学模型和设计要求 参数设计要求 1.足够高的谐振频率 2.高刚度和低转速转动惯量 3.适当的阻尼比 4.尽可能小的传动间隙 5.良好的摩擦特性 习题练习 1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