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4.2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
Page2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一课将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是教材,其次是教法与学法,最终是重要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来说教材,教材我们分了两个环。第一环节是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比较线段的长短》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
《比较线段的长短》是既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之后的一个内容,是义务教化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平面图形及其位子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较线段的长短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敏捷,符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阅历。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简洁的线段组成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验简洁的线段长短比较,了解线段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向导性作用。为此,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状况确定学问,实力,情感三方面目标,详细如下:
学问目标
通过实例探究视察与动手操作,了解简洁的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肯定的相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实力目标
能够用两种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培育学上的合作精神,取长补短,即动手操作的实力。
学情分析
其次环节是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中,教材为学生供应了大量生的好玩的现实情境,通过视察,测量,画图,模型操作,图案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会线段长短的概念及相互比较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也培育了学生良好的情感看法,顺当实现了由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度,以主动的看法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具备了肯定的主动参加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视察分析抽象概括的实力。在对线段的长短有了肯定的了解之后,对线段的比较也由了自己的方法,初步地实现了由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过度。在这一基础之上使学生进一步对线段的和差进行探究,理解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的特性,从而将图形与数量关系结合在一起。
依据学情,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线段中点的概念及线段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1.驾驭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2.线段中点的应用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材的一个分析,接下来我将要说的是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中,我主要实行引导学生探究发觉和动手操作这两种方法。而在学法中,我采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和动手实践这三种主要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看法。
教学过程
最终我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课堂结构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
点拨提高
课堂练习
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二)教学简要过程
1.温故知新(35)
2.小组活动(10)
3.合作达标(10)
4.当堂演练(6)
5.反思小结(2)
6.布置作业
7.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