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常用模式.ppt
****************************撤机前所需满足的条件1
一般条件:①引起呼衰的病因缓解或好转,②停止应用镇静药物,③停止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④神志正常,⑤败血症或明显发热已控制,⑥循环系统功能正常,⑦呼吸泵功能稳定。第8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撤机前所需满足的条件2肺气体交换指标:FIO20.4和PEEP5cmH2O时,*PaO260mmHg,*D(A-aO2)35mmHg,*PaO2/FIO2ratio200。第8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撤机前所需满足的条件3通气功能:撤机的预期指数见表第8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脱机困难原因原发病未纠正出现新的并发症第9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要教学内容气道管理1机械通气2并发症处理3第9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并发症及处理与气管插管、切开相关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压伤;容积伤低血压第9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导致局部的并发症有:后鼻道出血,误吸,鼻窦炎和鼻中隔坏死,牙齿脱落,喉部损伤,周围脏器损伤:甲状腺,喉返神经大出血,窒息第9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建立人工气道后导致局部的并发症有:出血和感染,气管-食管瘘,瘢痕形成,气管狭窄累及无名动脉出现大出血,等等。第9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由此可见,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管径的气管插管,如何确定气管插管后的位置以及如何避免人工气道所致的并发症,等等,在临床上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第9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感谢大家观看第9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机吸呼比的设置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吸呼比的设定应考虑机械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氧合状态、自主呼吸水平等因素。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呼吸机送气应与病人吸气相配合,以保证两者同步。一般吸气需要0.8~1.2秒,吸呼比为1∶1.5~2。
第5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机吸呼比的设置对于控制通气的患者,一般吸气时间较长、吸呼比较高,可提高平均气道压力,改善氧合。但延长吸气时间,应注意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吸气时间过长,患者不易耐受,往往需要使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而且,呼气时间过短可导致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加重对循环的干扰。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第5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机气流模式的设置许多呼吸机有多种气流模式可供选择。常见的气流模式有减速气流、加速气流、方波气流和正弦波气流。第5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机气流模式的设置气流模式的选择只适用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中,有关气流模式比较的研究较少,从现有资料来看,当潮气量和吸气时间/呼吸时间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气流模式对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及呼吸功的影响均是类似的。当然,容量控制通气时,习惯将气流模式设定在方波气流上。压力控制通气时,呼吸机均提供减速气流,使气道压力迅速达到设定的压力水平。。第5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机吸入氧浓度的设置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吸人氧浓度的设置一般取决于动脉氧分压的目标水平、呼气末正压水平、平均气道压力和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由于吸人高浓度氧可产生氧中毒性肺损伤,一般要求吸人氧浓度低于50%~60%。但是,在吸入氧浓度的选择上,不但应考虑到高浓度氧的肺损伤作用,还应考虑气道和肺泡压力过高对肺的损伤作用。第5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机吸入氧浓度的设置对于氧合严重障碍的患者,应在充分镇静肌松、采用适当水平呼气末正压的前提下,设置吸人氧浓度,使动脉氧饱和度>88%~90%。
第6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机触发灵敏度的设置
目前,呼吸机吸气触发机制有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两种。由于呼吸机和人工气道可产生附加阻力,为减少患者的额外做功,应将触发灵敏度设置在较为敏感的水平上。一般情况下,压力触发的触发灵敏度设置在-0.5~-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