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用机械通气模式.ppt
PRVC模式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控制气道压,同时又要保证通气效率时,如支气管哮喘、急性肺损伤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气道阻力及顺应性变化较大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第158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Auto-Flow1.本身不是一种独立工作模式2.对VC模式功能扩展的辅助通气技术3.定容模式下以最低吸气压力输送设定潮气量4.VC辅用auto-flow吸气流速随患者病情(顺应性、阻力)变化而变化,吸气峰流速、吸气平均流速与系统顺应性、阻力负相关,有可能进一步改善人机协调性第159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Auto-Flow VC辅用auto-flow后送气压力波形由渐升变为恒压波形,吸气流速由恒流方波变为渐降波形,变成类似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波形,理论上更有利于气体在肺内的分布和通气血流比值的提高,从而改善气体分布,改善通气血流比值第160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容量支持通气
(VolumeSupportVentilationVSV)如果将PRVCV与PSV联合应用,即为VSV。换言之,其基本通气模式是PSV,但为了保证PSV时潮气量的稳定,微电脑根据每次呼吸测定的肺胸顺应性的压力—容量关系,自动调节PS水平。以保证潮气量达预设值第161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VSV如果实际通气频率低于预设频率,呼吸机会自动增加VT以维持预设VE,但VT最大不超过预设VT的150%。例如,理想VT是500ml,设置的呼吸频率是15/min,那么设置的VE为7.5L/min。若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15/min,VT目标值将自动增加,但最大VT不会超过750ml,以维持VE不低于预定水平第162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VSV随着患者呼吸能力的增加,可自动降低PS水平,直至自动转换为自主呼吸。如两次呼吸间隔时间过长(成人20秒,儿童15秒,新生儿10秒),呼吸机将自动从VSV模式转换为PRVC模式第163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容量支持通气的压力、流量曲线第164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VSV适用于下列临床情况①自主呼吸能力不健全、呼吸力学(阻力、顺应性等)不稳定者;如大手术后恢复期、麻醉苏醒期等②应用VCV模式,气道压很高,而应用PSV又不能保证潮气量或需频繁调整PSV水平者,如重症哮喘③临床病情复杂,呼吸病理生理多变,如急性肺损伤,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等④撤机过程中应用第165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PRVC和VSV共同优点①减少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用量②患者感觉舒适③保持较低的气道峰压④改善机械通气对循环的不良影响⑤以辅助通气取代控制通气⑥缩短撤机过程,减少住ICU时间⑦减少肺气压伤等机械通气并发症第166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VAV和VSV均属部分通气支持,吸气靠患者触发,通气均能保证潮气量,但VAV在吸气触发后,呼吸机以预设条件来提供潮气量、吸气流速和控制吸呼时比;而VSV在吸气触发后,通气以PSV方式来进行,即提供一恒定吸气压力辅助外,吸气流速,吸气深度和吸呼时比由患者自己控制。潮气量的保证是依靠自动调整PS水平来实现的。VAV和VSV的区别第167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68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双重控制通气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努力保留定压型和定容型两大类模式的优点,同时避免它们的缺点;(2)能按照肺功能的监测指标自动设置和调整呼吸机参数,便于限制过高的肺泡压和过大潮气量,改善人-机协调性,能以最低的气道压来满足适当的潮气量,有利于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3)缩短撤机过程,减少住ICU时间第169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主要缺点(1)容量的补充或压力的调整都取决于潮气量(VT)的测定,VT测定的任何误差均会导致呼吸机自动调控上的失误(2)如果患者因呼吸困难加重而增加吸气用力,在患者非常需要增加通气支持水平时,呼吸机提供的压力却可能减低;(3)当呼吸机降低压力水平时,患者的平均气道压下降,潜在降低氧合的可能性第170页,讲稿共23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双重控制通气的概念总结通气模式实际工作模式调控的参数目的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