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在医疗及急救中的应用.ppt
⑵喉痉挛:喉罩插入要求达到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和咳嗽反射消失的麻醉深度,否则可能诱发喉痉挛。分泌物或润滑油进入喉头也会诱发喉痉挛。一旦发生喉痉挛,应充分供氧,待麻醉加深后方能移动喉罩。一、呼吸道梗阻第31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喉罩在喉部的密闭性并不完全,因此喉罩不能完全阻止胃内容物的返流和发生误吸的可能。应用正压通气时,若压力过大,大量气体将从食管开口直接进入胃内,导致胃扩张,甚至会压迫膈肌,影响呼吸。因此,有返流和误吸危险的病人,不能采用喉罩通气。一旦发生返流误吸,应立即拔除喉罩,清理呼吸道,改用其他通气方式。二、返流和误吸第32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因使用喉罩引起的咽喉疼痛发生率为3.9%,与同期气管内插管病人咽喉疼痛发生率(28%)相比要低得多。喉罩使用不熟练时动作粗暴,咽喉痛的发生率可增加到12%。三、术后咽喉疼痛第33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操作不当可造成悬雍垂或肥大的扁桃体损伤,但发生率很低。在盲探法插入困难时,可使用喉镜或用插入器辅助。只要按要求操作,就可完全避免局部损伤。四、局部组织损伤第34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喉罩通气法操作简便,麻醉用药少,局部创伤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气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面罩和气管插管的共同优点,广泛用于一般病人和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以及在急救复苏中作为紧急通气道使用。喉罩的普及应用是处理紧急呼吸道直接、有效地救命手段,每位麻醉医生和急诊医生都应熟练掌握。第35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36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喉罩在医疗及急救中的应用喉罩(LaryngealMaskAirway,LMA)的历史◆1981年Dr.ArchieBrain发明◆1983年首用于临床◆1988年英国量产◆1991年美国FDA批准临床使用◆丙泊酚和硅胶的出现促进了其应用概述第2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喉罩(laryngealmaskairway,LMA)是由英国麻醉医师Brain于1981年根据解剖人的咽喉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呼吸道。通过喉罩患者既可自主呼吸,又能实施正压通气,是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一种新型维持呼吸道通气的装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已将其列为“无法通气、无法插管”困难呼吸道的急救方法。第3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LMA由通气导管和通气罩、充气导管三部分组成。通气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相似。用硅胶制成,其一端开口可与麻醉机或呼吸机相连接;另一端为通气罩,罩在喉部形成通气道,通气罩呈椭圆形,用软橡胶制成,周边隆起,其内为空腔。通过充气导管可以向通气罩内注入空气。第4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LMA还广泛运用于临床急救,为临床急救工作提供更便捷、更实用、更易普及的呼吸道维持和人工通气方法,以提高急救工作的成功率。以往多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但气管插管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易延误抢救时机;而气管切开在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切开时技术要求高、损伤大,易产生并发症,手术切口稍有不慎易损伤颈部两侧大血管及甲状腺,甚至造成纵隔气肿等,而且费时费力,对争分夺秒的心肺脑复苏会有延隔。过去,面罩和气管内插管通气是急救期间标准的呼吸道控制方法,现已被喉罩取代。英国30%~60%的急救应用喉罩,香港伊利沙泊医院应用率约20%。美国已将喉罩的应用大量推广到急救医疗。有些国家将喉罩作为急救现场维持呼吸道的方法已获法律上的许可。喉罩在我国各医院也正在大力推广,在麻醉科已广泛应用。第5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有研究在100例急需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患者中,非麻醉科医师以常规方法插管仅有9例成功,平均时间为6min26s,另91例以常规方法插管失败,后被非麻醉科医师以喉罩内气管插管获得成功(由麻醉科医师指导),所耗时间仅2min40s。这进一步证明了在急救方面喉罩内气管插管完全可取代常规气管插管。第6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置入咽喉部充气后,在喉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圈,既可让病人自主呼吸,也可实施正压通气。具有置入便捷、盲插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英国30~60%的全麻使用LMA;香港使用率20%;我国使用率约1~3%。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的医务人员每天都在应用LMA治疗抢救病人,LMA已有超过15亿人次的安全使用记录。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