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ppt

发布:2023-09-04约1.06万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前校正中ψm与α的关系曲线如下所示: 0° 70° 50° 30° 10° 4 8 12 16 20 α ψm 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2、滞后校正网络 当|z||p|时,称校正网络为相角滞后校正网络,简称滞后校正网络。 校正网络的频率特性函数为: 超前校正网络的典型实现如下图所示: R1 R(s) C C(s) R2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dB -20 -10lgα 0 -30° 0° -60° 1/ατ ωm 1/τ ψ m -20lgα 滞后校正网络的伯德图 不考虑增益参数: 相角ψ(ω)取最小值时对应的频率为: ωm=√zp=1/(τ√α) 在ωm点处有: L(ω)=-10lgα 在ω=|p|或∞时 L(ω)=-20lgα 滞后校正网络的伯德图如下所示: 滞后校正的作用:滞后校正并不是引入一个滞后相角,而是要幅值增益适当的衰减。 另一方面,滞后校正可以减小截止频率,同样也可以起到增加相角裕度的作用。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二、用伯德图方法设计超前校正网络 设计步骤如下: (1)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计算相角裕度,判断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要引入合适的超前校正网络Gc(s); (2)确定所需要的最大超前相角ψm, 考虑补偿值 ; (3)利用公式 计算α; (4)计算10lgα,在未校正系统的幅值增益曲线上,确定与-10lgα对应的频率。当ω=ωc=ωm时,超前校正网络能提供10lgα(dB)的幅值增量,因此,经过校正以后,原有幅值增益为-10lgα的点将变成新的与0dB线的交点,对应频率就是新的交接频率ωc=ωm ; (5)计算极点频率|p|= ωm√α和零点频率|z|= ωm/√α; (6)绘制校正以后的闭环系统的伯德图,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需重新设计; (7)确定系统的增益,以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抵销由超前校正网络带来的衰减1/α。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具体参数确定方法: 1. 2.由公式 确定 3.由未校正的原开环传递函数伯德中找出 所对应的 即为 4.计算极点频率|p|= ωm√α和零点频率|z|= ωm/√α; 5. τ=1/|p| ,p=αz(α1) ,K1=K/α,K一般由稳态要求决定 6. 验证(补偿量选择是否合适?)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三、用伯德图方法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稳态误差的设计要求,确定原系统的增益K,画出伯德图; (2)计算原系统相角裕度,不满足要求则进行以下的步骤 ; (3) 计算能满足相角裕度设计要求的交接频率ωc ′。计算期望交接频率时,应考虑滞后校正网络引起的附加滞后相角。工程上滞后相角的裕度值取5°; (4)配置零点。该零点频率一般级预期交接频率小10倍量程; (5)根据ωc ′和原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确定增益衰减; (6)在ωc ′处,滞后校正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为-20lgα,由此确定α值; (7)计算极点=1/ατ= ωz /α; (8)验证结果。如不满足要求,重新进行步骤(3)~(8)。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滞后~超前校正网络 将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其传递函数为: dB -20 0 0° 90° -90° 1/βτ2 Ωm=1/√τ1τ2 1/τ1 +20 1/τ2 β/τ2 配置方法: 先配置超前校正网络,然后再配置滞后校正网络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四、在伯特图上用计算机进行系统设计 考虑一阶校正元件传递函数: 在α1时,为超前校正网络 α1时,为滞后校正网络 在预期交接频率ωc处,校正网络提供的附加相角φ满足下式: 幅值增益M满足: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消去ωcτ就可以得到关于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