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
quot;新型城镇化quot;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下面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号)和《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2960号)要求,结合金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关键,以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结合创业创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低碳等方面发展的要求,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景城一体”规划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
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化目标”,即:多规合一编制法制化,农村转移人口居民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空间布局科学化,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化,城镇风貌建设特色化,城区基础设施现代化,城镇综合管理网格化,城乡人居环境友好化,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初步建立。到2017年,基本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企业、转移人口共同承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 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到2017年,投融资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投融资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化资金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 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尊重市场规律,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 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永昌县“多规合一”省级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管理体制等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 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产城一体”全面推进,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城市、智慧城市、旅游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吸纳就业、聚集人口、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景城一体”规划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城市当作景区建,实现景区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体化,景区旅游环境打造与城市环境风貌建设一体化。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健全完善居住证制度和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全面放开市区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及各类人才落户条件,鼓励失地农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就近向中心镇转移落户。出台并落实与农业转移人口相关的耕地、草地、林地、宅基地和农房处置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优抚、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等保障机制。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统计局,永昌县、金川区)
2.提高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将农业转移人口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助比例。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培训网络,充分利用职教城、职业培训学校、驻地大型企业培训基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转移人口创业就业能力。推动城市创新创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基地,培育创新集群,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稳定就业。建设包容性城市,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科学文化和文明素质,营造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建设和管理的氛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