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伶官传序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李郦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文气。
依据课文,在学生中展开“天命决定论”和“人事决定论”的讨论,在思想冲突中理解作者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材料之间的关系,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通过体验庄宗的“壮”与“哀”的情感,用古代“人事”鉴今人生活,明确个人的主观努力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作用。
说明:
本文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清代文学家沈德潜“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史记》神髓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五代史记》七十四卷薛居正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
难点: 扣住例证中庄宗“盛”“衰”之境的强烈反差,通过体验庄宗的“壮”与“哀”的情感,使学生认同欧阳修的观点。
说明:
这是一篇史论,所讲述的观点简单易懂,但容易浮于表面,教师试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想冲突和诱导学生投入情感来体验抑扬顿挫的文字之间所表达的思想和评价倾向,最终实现价值认同,让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语警句能够真正触动他们,并且切实影响他们对于成功人生的一些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教师向学生提问:
当我们失败时,通常会把原因归为“运气不好”还是“自身努力不够”呢?
我们来看看欧阳修对此持什么观点。 学生就各自情况进行回答 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小事入手,,引出欧阳修的观点,激发学生对“天命决定论”和“人事决定论”的讨论热情,也为文末提升主旨作铺垫。 默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请同学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解,扫除文字障碍,在书上做好标记。(2)自行归纳整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1)学生能够注意到:“原”、“凯旋”、“方”、“本”、“举”、“莫”、“忽微”的意思,注意“雠2)学生要能够识别:“盛函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智勇多困于所溺。 本课是自读课文,语言难度不大,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可个别进行辅导,对于一些重点词汇在讲解课文时可做强调。 朗读课文
展开讨论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作者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在文章中寻找语言证据,持不同观点者之间可以互相辩论。
天命决定论:把庄宗失败的原因归为时境不同和伶人乱政。
人事决定论:把庄宗失败的原因归为骄傲大意,宠爱伶人。 “天命”与“人事”的论辩,其实在宋代就已经出现,薛居正 选读课文
体验情感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先不下结论,选择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男、女生分别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讲解课文,落实情感。
分析过程中,教师再辅助举例(如项羽),推动学生认同课文主题。 请学生分析欧阳修在“壮”和“哀”上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简述理由。读出问句叹句骈句散句长句短句抑扬顿挫的效果 在这一段中,欧阳修同样以委婉的口气提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这个人有能力成事却最终没有成事,学生在投入情感之后,自然会惋惜、慨叹,认同“人事决定论” 齐读课文
价值认同 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圈画关键语句,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并联系自身谈谈课文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学生抓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扩大论题的范围,不仅是伶人,“忽微”、“所溺”都会阻碍一个人走向成功,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也要注意小节,不玩物丧志,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 从就课文论课文发展到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也很好地回答了课程开始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使上课过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在课外搜集能证明本文观点的相关材料。
以《少年成败论》为题,仿写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具体完成 从“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角度设计练习,促使学生研究本文的论证思路、结构和语言。 思路点拨
课文的题目是《伶官传序》,为什么不写伶官反写庄宗?课文对于庄宗忧劳的努力和兴国的结果极尽描写之能事,对于庄宗身死国灭的结果也有所着墨,为什么不详写庄宗逸豫的具体表现?学生在接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不妨上一堂以问带学的释疑课,从问题入手,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最后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练习举隅
1.自行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鉴赏,不少于300字。(如语言风格、论证方法等)
2.在课外收集《旧五代史》的相关知识,阅读《伶官传》,更好地理解欧阳修《伶官传序》的写作重点。
3.比较《过秦论》、《史记》的“太史公曰”和课文内容,总结归纳“史论”的主要特点。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