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南州中学高2024级高一下第一学月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偷了一头牛、一只羊、一头驴、一只猪或者一条船-如果它属于神或者王宫,他要赔30倍;如果它属于平民,他要赔10倍;如果窃贼没有可赔偿的,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A.司法程序较为严密B.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C.具有鲜明阶级属性D.蕴含社会契约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古巴比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个人偷窃了祭祀或王国的东西,要赔偿30倍,但如果偷窃了平民的东西,只需赔偿10倍,这体现了平民与祭祀、国王的不平等,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司法程序,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平民的地位低于祭祀和国王,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信贷、商业契约等蕴含社会契约精神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爱琴文明是通过19世纪以来的考古被发现的;古代印度文明史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有《圣经》的零星记载,后来出土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这表明()
A.研究历史需要不断了解学术前沿B.历史环境影响古代文明的呈现方式
C.考古发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D.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具有多元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和欧洲。题干中提到了爱琴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的发现过程,尤其提到“出土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说明了考古发现对于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题干中虽然提到了考古发现,但主要是关于古代文明的呈现方式,并没有涉及到学术前沿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虽然提到了不同文明的发现方式,但主要是关于考古发现对历史认知的推动作用,并没有涉及到历史环境对文明呈现方式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中要是关于考古发现对历史认知的推动作用,并没有涉及到文明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公元前287年,经过长期斗争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罗马独裁官,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政治、社会上的权利和经济方面的部分权利,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维持。这种局面()
A.有利于稳固罗马城邦统治B.导致贵族根本利益受损
C.推动平民独裁统治的建立D.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前3世纪(罗马)。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贵族被迫对平民做出让步,给予平民某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固罗马城邦统治,A项正确;任命平民独裁官等做法,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保护而非损害了贵族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据所学,罗马历史上并未建立平民独裁统治,排除C项;平民与贵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依然存在,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4.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据材料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结合图示可知拱门形制在亚述、安息宫殿门和罗马凯旋门上都有应用,说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融合,A项正确;仅从拱门形制的应用,无法断定区域文化的统一,排除B项,“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表述夸大,排除C项;仅从建筑的特色,并不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内核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中发现:一些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富;一些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的随葬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反映了在原始社会后期
A.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