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辉五年级语文等学科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年级“中秋情·中国梦”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晏辉
授课班级 : 五一班
五一班现状分析:
在当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我班学生对大多数传统节日有一些表象的了解。由于中秋节是一个放公假的节日,学生都知道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家家都努力团聚。在以往学习思乡诗句时,对中秋诗词有一些了解,能够吟诵多句有关中秋的诗词。但对中秋节的来历、相关的一些传说,并不了解。
设计理念:
本学期我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熏陶,感受成长的快乐。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班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生活,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一份快乐。
活动目标:
1.同学们通过活动,收集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中秋节文化,品尝月饼,建立起热爱生活,乐于参与,学会与人相处的积极人生态度,体会活动带来的快乐。
3. 与其他学科整合,把学到的积累到的留存在卡片上,通过一个活动,获得多重收获。
活动准备:幻灯片制作: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传说 关于中秋的古诗词
师生分别购买月饼,以备课上分享
活动形式:茶话会形式
注意事项:1.讲述传说故事时,如有准备重复的,不再赘述
2.月饼由教师事先切好块、分好类,不让学生动刀
3往卡片上抄写诗词,注意边距和格式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是品社课程相关内容,我们利用幻灯片,由孩子们讲述了中秋节的来历;带着他们一起了解中秋的风俗;一起看关于中秋的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一起唱中秋的歌曲。
第二个环节,是嫦娥送月饼环节,我们用幻灯片播放一张嫦娥手捧月饼的图片,然后开心的告诉大家:“同学们,你们瞧,嫦娥姐姐给我们送月饼来了!” 同时端出我们事先准备好的月饼,让孩子品尝月饼,感受中秋文化,介绍月饼的种类。请组长上来领取月饼,并按照小组人数切成等分的块,分给大家。同时我告诉孩子们,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把月饼按人数切成块分食,是因为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天上的月亮是圆的,家里的人也应该是团圆的,就像手里的月饼一样,所以要把月饼根据家人的数量切开,不能回家的那个人就把他的那一块留着,以示思念。现在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就像是我们的一家人一样,我们也要按人数分成块,一起享用。在这样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同学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快乐。
第三个环节,就是我们的诗歌朗诵会。请全班同学一一登场,为我们吟诵那些自己收集的关于中秋的优美诗词。
如,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诗歌。
学生动手,把自己收集的诗歌摘抄在圆形小纸片上,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用画笔绘出。
活动延伸:
劳动老师组织孩子动手制作云雀结中秋挂饰,通过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