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doc

发布:2017-05-11约7.81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篇一: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2014版——差热分析 差热分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分别测量了锡样品和五水硫酸铜样品的差热曲线,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差热分析,差热曲线,五水硫酸铜,锡 引言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DTA曲线。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主要取决于试样的温度变化,因此就其本质来说, 差热分析是一种主要与焓变测定有关并籍此了解物质有关性质的技术。 1. 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此同时,往往还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伴随热效应的变化,有晶型转变、沸腾、升华、蒸发、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分解、脱水和离解等化学变化。另有一些物理变化,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容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这类变化如玻璃化转变等。物质发生焓变时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是必定会变化的。差热分析正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技术。 若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参比物)和试样一起放入加热系统中(图1),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在试样没有发生吸热或放热变化且与程序温度间不存在温度滞后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与线性程序温度是一致的。若试样发生放热变化, 由于热量不可能从试样瞬间导出,于是试样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且向高温方向移动。反之,在试样发生吸热变化时,由于试样不可能从环境瞬间吸取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试样温度低于程序温度。只有经历一个传热过程试样才能回复到与程序温度相同的温度。 图1 加热和测定试样与参比物温度的装置示意图 在试样和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质量等相同的理想情况,用图1装置测得的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及它们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参比物的温度始终与程序温度一致,试样温度则随吸热和放热过程的发生而偏离程序温度线。当TS-TR=ΔT为零时,因中参比物与试样温度一致,两温度线重合,在ΔT曲线则为一条水平基线。 图2 线性程序升温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及温度差随时间的变化 试样吸热时ΔTlt;0,在ΔT曲线上是一个向下的吸热峰。当试样放热时ΔTgt;0,在ΔT曲线上是一个向上的放热峰。由于是线性升温,通过了T-t关系可将ΔT-t图转换成ΔT-T图。ΔT- t(或T) 图即是差热曲线,表示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或温度变化的关系。 差热曲线直接提供的信息有峰的位置、峰的面积、峰的形状和个数。由它们不仅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还可以研究变化过程的动力学。 曲线上峰的起始温度只是实验条件下仪器能够检测到的开始偏离基线的温度。根据的规定,该起始温度应是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外推基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若不考虑不同仪器的灵敏度不同等因素,外推起始温度比峰温更接近于热力学平衡温度。 由差热曲线获得的重要信息之一是它的峰面积。根据经验,峰面积和变化过程的热效应有着直接联系,而热效应的大小又取决于活性物质的质量。(斯贝尔)指出峰面积与相应过程的焓变成正比: A=òt2DTdt= 1 t maDH =K(maDH)=KQp s 式中,A是差热曲线上的峰面积,由实验测得的差热峰直接得到,K是系数。在A和K值已知后, H。 即能求得待测物质的热效应Qp和焓变D 2. 差热分析的实验方法 (1)启动计算机,将控制器、加热炉和计算机用相应的接线连接起来。 (2)使用小药匙往小坩埚中装填参比样品和待测样品。 (3)在坩埚架上放置药品,降下炉体。 (4)设定升温速率,启动数据记录软件,开始加热。 (5)达到目标温度后停止加热,保存数据。 3. 对样品差热曲线的分析 本次实验的试样为锡样品和五水硫酸铜样品,参比物为三氧化二铝。 (1)首先给出锡样品的差热曲线,如图3所示。 温度差(oC) (oC) 图3 按第2节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所述,求出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外推基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近似作为热力学平衡温度。为此,分别对基线和峰前缘进行线性拟合,如图4所示,求出两条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225.4℃。查表可知锡的熔点为231.9℃,因此可以断定锡在实验中发生了固液相变。 403530 温度差(oC) 252015105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温度(oC) 图4 进而计算峰面积值: A=531.5 式中面积的单位为(℃)2。如果知道系统的K值以及样品的质量,就可根据斯贝尔公式计算热效应和焓变。 (2)五水硫酸铜的差热曲线如图5所示。 403530 温度差(oC) 252015105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