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单证实务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贸单证操作》课程设计
一门课
课程性质和定位
从性质上说,《外贸单证操作》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进出口业务履约流程为主线,介绍外贸单证工作技能和方法,通过示范操作和能力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英语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门具有涉外特点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同时,学习该课程与考证互相促进,学生通过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可以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往届有部分毕业生获得该证书,今年也有学生报考改考试)。
从定位上说,《外贸单证操作》是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一方面,我们谈一下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它的前修课程有国际贸易理论、实务、英语等,是学习外贸业务技能,拟订合同条款,阅读相关单据的基础;因此,《外贸单证操作》这门课通常在大二下或大三上开设。另一方面,它的职业定位为特定的目标岗位群,旨在培养面向经贸、管理等工作领域,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工厂管理、涉外文秘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职业型专门人才。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进出口各个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单证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3. 深入了解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及应用;
4. 对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有感性的认识
能力目标:
1. 能够制作、审核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单证,处理单证的问题;
2. 并能取得单证员、外贸业务员、货运代理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制单习惯;
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能力;
敬业诚信的职业素质
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的信念与思路(如果没有清晰的设计信念与思路,教学进行过程中,会遇到目标模糊,逻辑不清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以外贸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外贸工作流程为主线;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的选取:根据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要求,结合外贸单证的业务流程设计,将课程划分为五大学习模块,即审证和改证、备货单据、装运单据、结汇单据和单据管理(做出这样的划分,其实是对教材的一种补充,也是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各种单据的性质和作用)。五个学习模块可共为12个工作任务。
教学活动组织: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教师通过讲授要点、示范操作发挥引导作用,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小组任务发挥主体作用。教学环节设计:任务呈现---知识讲授---技能训练---操作评价
一单元(汇票的缮制)
课程的过程一般分四个阶段,一、创设情景,呈现任务;二、任务分解、知识讲授;三、信息收集、技能训练;四、归纳总结,操作评价。
第一阶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呈现任务
1. 展示汇票样单,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 教师课前准备一份仿真汇票印发给学生;
3. 明确本单元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制作汇票
第二阶段:任务分解,知识讲授
(什么是汇票?)
1. 师生共同分析任务,解答三方面的问题:汇票涉及的基本当事人;汇票的使用程序;确定汇票填写的内容与项目;
2. 学生讨论并归纳基本当事人的行为特征,并在使用程序图上加贴标签
3. 通过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确定汇票每一个项目的填写规范。
第三阶段:信息收集,技能训练
1. 分小组学生学习自己制作汇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5-6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任务成果);
2. 教师观察学生制作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记录学生出现的错误及遇到的困难;
3. 请学生代表将同学们普遍反映的疑问列举在题板上;
第四阶段:归纳提炼,操作评价
1. 学生学习自己归纳不同出票依据下,汇票的处理技巧与方法;
2. 小组内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3. 请小组展示已制作完成的汇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