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防治.ppt
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Modulator,SER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激素制剂,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作用于不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的靶组织分别产生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由于不同SERM结构上的特点,产生了对不同受体亲和力的不同,在组织中发挥的生物效应不同。第31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若昔芬(Raloxifene)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若昔芬是非甾体类苯唑噻吩SERM。它对骨、脂肪代谢和脑组织有雌激素激动剂的活性,而对乳腺和子宫有雌激素拮抗剂的作用。第32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临床试验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试验。在25个国家180个中心内的7705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中随机服用安慰剂或雷若昔芬60mg/天或120mg/天,所有病人每天给予500mg钙和400-600IUVitD。三年治疗期,一年的延长期。第33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临床试验结果:虽在股骨颈和椎体骨密度提高仅2.1%-2.7%,但腰椎骨折危险性降低了30%-50%,但对非椎体骨折危险性没有明显降低。与HRT形成对比,它不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不引起阴道出血,显著降低浸润性乳腺癌的危险性(达72%)。对血脂代谢有良好的作用,可降低LDL-C和TC,但又不引起C反应蛋白及甘油三脂的升高。常见的副作用是潮热和腿部痉挛痛,但一般不严重,很少停药,严重的少见的副作用是深静脉血栓栓塞。第34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的药物开发刚起步。目前一种有利于骨及心血管而不刺激子宫内膜及乳腺,不增加潮热症状的新型SERM正在研制中。SERM均无雌激素防治泌尿道萎缩后产生的炎症的作用,及缓解绝经后症状的作用。第35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七)、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维生素D作为机体必须营养成分及激素,对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是促进肠道钙吸收的唯一激素,当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或者肠道对维生素D敏感性减弱时,肠道钙吸收将会下降,而肠道钙吸收不良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第36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七)、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维生素D属于类固醇激素,生物活性低,需在肝脏和肾脏经过两次羟化作用后,才能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1,25(OH)2D3可促进肠道和肾小管对钙的吸收,增加血钙值,降低甲状旁腺素的水平;主要的作用靶器官是小肠、骨和肾。作为骨钙代谢调节激素之一,活性型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协同作用维持血钙在一定的水平。第37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七)、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主要是:(1)促进小肠对Ca2+、P2-的吸收:小肠全段都有维生素D的受体,以十二指肠浓度为最高,主动转钙。(2)促进骨吸收作用:维生素D可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PTH促进骨吸收的协调作用,以保持血钙水平。(3)促进骨矿化作用和骨生长作用,尤其可促进骨骺软骨板化,因而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第38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七)、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活性维生素D3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代谢过程中起着双向作用,它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则以促进骨形成、增强肌力为主要表现,虽然提高骨量并不十分明显,但在改善骨质量、缓解神经肌肉疼痛、降低脊柱骨折发生方面有显著效果。活性维生素D3不仅能单独应用,也可与多种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联合应用,且疗效显著。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D3),也会因为用量过渡而引起维生素D3中毒。第39页,共5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七)、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目前,欧美对此类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存在争议。亚洲地区钙摄入量较低,维生素D基因型频率与西方白人存在显著差异,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