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基础.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物理总复习导学1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基础)
典型例题
类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骑自行车的人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在第1s内通过 米、第2s 内通过2米、第3s 内通过3米、第4s 内通过4米.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和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2. 5 m/s
C.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3. 5 m/s D.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为1m/s2
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虽然前4秒内的位移之差相等,但是若将时间分的再小呢?就难以保证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差相等了.
故本题不能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所以选项ABD均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求得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C正确.
【点评】匀变速运动是指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的运动,也可以说成是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都相
等的运动.解题时注意 “任意”二字,若是 秒或几秒固定的时间,则上述结论不一定成立.
类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计时起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个时
间间隔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答案与解析
【答案】 m/s 2.5 m/s2
【解析】画出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题意: .
2
由Δx=aT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2
.
由位移公式可得
其初速度为 .
【点评】对这类问题,可根据 “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且等于aT”求出加速度.由位移公式2
可求出初速度.
类型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3、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度运动到乙地,经过
乙地速度为60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答案与解析
【答案】45km/h
【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时间为t,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
1
从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 得
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 得:
所以,
【点评】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时间t 内的位移 ,相当于把一个变速运动转化为
一个匀速运动,应用此解题会使求解更简单方便.
类型四、对实际交通工具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处理
4、以速度为10m/s匀速运动的汽车在第2s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为匀减速运动.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9m/s,则汽车
的加速度是_______,汽车在10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2
【答案】2m/s 45m
【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在第3s初的速度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即第3s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 ,所以汽车的加速度为
“一”号表示a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到零所经过的时间为
,则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在8s 内的位移为:
前2s汽车匀速运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