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日齐山登高》最终版.doc

发布:2017-06-08约2.8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日齐山登高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3、了解登高诗的主题内涵。 4、背诵并默写全诗。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照片(二十四桥)导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解题 按古人阴阳学说,“九”这个数字是阳数,九月九日含有两个阳数,所以叫做重阳。又因为“九九”谐音久久,日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认为宜于长久,所以古时候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登高饮酒,赏菊簪花,祈求长寿。 登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有感而作。登高成为传统文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而且这种意象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尤其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哀时伤世的传统主题,对中国文化人和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这是登高诗歌的一大特色。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杜甫的《登高》:。把登高的万千心绪与悲秋的无边凄楚交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无尽的愁苦和深沉的悲凉之感。登高联系伤春的代表性作品有杜甫的《登楼》:以春之丽景衬托国之多难。以美景反衬愁思数倍增添其哀愁。??????? (二)登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台和途径。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此类代表作品有王安石的《桂枝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作一扫五代旧习,摆脱纤细绮靡词风,雄浑开阔。??????? (三)多登高怀远之思。登高怀远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触目可见。怀远之作又可简单分为怀人作品和怀乡作品。 ??????? 登高怀人作品有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类作品或有所寄托或单纯怀人。但都是借用登高者登高感怀的文学意象来表达此类情感的。 ??????? 登高怀乡之作有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四)多家国身世之慨。登高也一度成为知识分子良知和责任感的一个展示平台。抒发家国身世之慨、忧时伤世是登高主题作品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家国破碎、怀才不遇、壮志难骋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会借登高一啸尽抒愁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等都属于这类。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借问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二乔。----杜牧《赤壁》 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杜牧《中秋》 首联:颔联:人世间难以遇到开口常笑的时候,今天一定要头上插满菊花回去。 颈联:只有用喝醉酒来酬报这美好的节日,不用登临齐山怨恨早早沉落的夕阳的光辉。但:只,只有。酬:酬报。“登临”后省略“齐山”。 尾联:古往今来只是如此而已,何必像齐景公在牛山上独自让泪水打湿衣衫。如此:指“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苦多乐少。“牛山何必独霑衣”是“何必牛山独霑衣”的倒装。 ①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②“涵”字极有气势。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 “涵”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蕴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的作用。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二)颔联 2、这一联写了什么内容?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 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是:愁闷,郁郁寡欢。 “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语虽达观但意含抑郁。 (三)尾联 3、齐景公为什么哭?晏子又为什么笑? 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晏子却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对齐景公的落泪表示嘲笑。 4、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