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记忆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记忆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a×b=c,当c大于a时,说明b1)
2.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a×b=c,当c小于a时,说明b1)
3.小数乘法运算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应该有几位小数。
4.小数乘法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先点积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因为去掉后会改变近似数的精确度。例如:3.6和3.60的精确度是不同的。)
5.因数扩大10倍,积就向右移动一位小数点;因数扩大100倍,积就向右移动两位小数点……
6.因数缩小为原数的 ,积就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因数缩小为原数的,积就向左移动两小数点……
7.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第二单元:
1.纵为列,横为行;描述位置时先说列,后说行;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列,从前往后数行。
2.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1)先写一个括号;(2)在括号的中间写一个逗号;(3)逗号的前面表示“列”,逗号的后面表示“行 ”。
3.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第一个数据相同,表示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若第二个数据相同,表示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
4.向右或向左平移的图形,行数不变,列数改变;向上或向下平移的图形,列数不变,行数改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1.方法: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零要牢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2.被除数(0除外),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3.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商小于原数。(a÷b=c,当c小于a时,说明b1)
4.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商小于原数。(a÷b=c,当c大于a时,说明b1)
5.一个数(0除外)除以0.1相当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一个数(0除外)除以0.125相当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一个数(0除外)除以0.2相当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一个数(0除外)除以0.25相当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一个数(0除外)除以0.5相当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
6.(1)除数扩大多少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扩大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
(3)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除数不变,被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7.小数除法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比实际的数位多一位,再进行四舍五入。
8.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余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9.判断一个除法算式的商是不是一个循环小数,一定要看是否出现相同的“余数”。
10.?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取近似值,一般用容器装东西时,要用“进一法”;一般用材料做东西时,要用去尾法;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做题时一定要考虑是用“去尾法”、“进一法”还是“四舍五入法”
第四单元:
1.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即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具有确定性,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2.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能预知的,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用“可能”来描述。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的大小是由物体数量多少来决定的。数量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小。
4.统计结果中记录的次数越多,说明被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对应的物体数量就相对多些。
5.区域越大,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区域越小,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五单元
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 a+b=b+a;加法结合律是 (a+b)+c=a+(b+c);乘法交换律是 ab=ba;乘法结合律是 (ab)c=a(bc);乘法分配律是 (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旬中写出得数即可。
4.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6.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