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铜川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卷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期分封现象开始于氏族部落时代的征服拓殖关系,大体相当于黄帝以来的姓氏分化、赐姓命氏、分土别国及别封。周代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最后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分封制()
A.与宗法制度结合 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
C.具有严格的程序 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
2.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农人除草图》上,一个农夫正在田间进行中耕除草。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 B.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
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唐长安城设市署,内有市令1名、市丞1人、市佐1人、史2人、帅3人、仓督2人,彼此分工明确。其中,市令“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市丞为副官;佐、史、帅分行监察及文案等事务;仓督则专管出纳。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强烈冲击 B.朝廷重视维护商业经营秩序
C.吏治清明确保经济复苏步伐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明显调整
4.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密切了政治经济中心联系 B.带动了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C.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D.促进了南北方文化认同
5.明代政府在云贵地区的农业区域及形胜险要之处广设卫所,军士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籍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5。若遇战事,将领受命到指定卫所领兵,事毕军队散归原地。这一举措()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推动了边疆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D.促进了民族矛盾的缓和
6.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君民关系失衡。在研究古代典籍的基础上,他提出人臣也可称“君”,并提出“人主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天子要“贵士大夫以自贵,尊士大夫以自尊”。顾炎武的这些主张旨在()
A.否定传统的君主制度 B.构建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
C.强调以民为本思想 D.宣扬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7.《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以海关税、常关税、厘金和盐税作担保;同时,帝国主义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帝国主义的这种主张旨在()
A.彻底剥夺清朝的财税主权 B.促进晚清的近代化进程
C.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D.掀起瓜分中国的新狂潮
8.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对于擅自闯进境内的外国兵舰开炮射击,对于走私贸易的商船加以制裁。太平天国的这一对外政策()
A.遏制了鸦片贸易的发展 B.彰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C.成为其最终失败的根源 D.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9.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厦门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时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当地的土纱已逐渐退出市场。这说明()
A.厦门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确立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顽强抵制洋货的输入
C.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厦门与世界市场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
10.这张照片是19世纪70年代初,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们的合影。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赫然在列。这幅毕业留影可用来印证当时()
A.晚清政府实施了自救运动 B.甲午海战中英烈的精神风貌
C.清末新政推行了教育改革 D.道光帝勇于变革社会的决心
11.1933年,习仲勋在陕北照金苏区实行的土地改革规定:“红军公田”的经营,要在分配土地过程中,适当留出部分土地由苏维埃政府经营,收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