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章城市生态系统.ppt

发布:2016-11-27约9.19千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资源结构 城市是人口高密度聚集的地区,它必须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条件,必须有人们活动的空间和土地,饮用的淡水、事物以及燃料、原料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土地资源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有限性、差异性和稳定性。 香港的房价与房产维护。 (2)水资源 城市工业和人口大量集聚,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使水成为城市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中国城市的名称与河流。 城市供水紧张: 北方城市几乎全部缺水, 日缺水达15?106t以上; 排水设施落后, 97%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 造成水体污染 (3)食物 在城市资源结构中,除土地和淡水资源外,食物、能源等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食物可分为主食和副食两大类。城市由于土地稀少,不可能解决自己的粮食需求,城市的粮食主要依靠城郊和广大农村供应。因粮食易储存、保管和运输,满足粮食需求相对比较容易。 突发情况的食物供应问题。 (4)能源 近代科技进步特别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使工业布局得以向煤田和其他原料产地集中,由此迅速产生一批新型的工业城市。蒸汽机以煤为动力,促进工业和人口向煤田周围集聚。 石油 电能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产功能:生物性生产与社会性生产(物质与精神)。 (二)消费功能:消耗物质和能量,以满足生理代谢和生活需要并释放能量的功能。生物性消费和社会性消费(物质与精神)。 (三)还原再生功能:自然还原与人工还原(环境工程) (四)服务功能:为维持人类的生存而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消减噪声;维持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 四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为统一整体。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失衡 失衡的标志: 人口膨胀:导致人地矛盾加重,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 气候特殊化:“退二进三”与“热岛效应” 供水紧张 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污染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环境诸要素(空气、水、土壤、生物等)为有害物质所污染的现象。其直接结果是扰乱破坏了生态系统,引起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们正常生存。 早在产业革命以前,环境污染就已存在,但由于当时污染物质数量还没有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并未造成对人类的明显危害,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水体与水资源污染 现在人类每年需要淡水量3500立方千米,同工业化初期相比,人类用水量增加了35倍。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水危机主要表现在: (1)用水量剧增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 (2)水污染扩展加剧水资源短缺。(中国大多数城市为污染性缺水)。吉化松花江污染。 尤其是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用水量不断上升,城市工业又是用水大户,20世纪以来,工业用水增加几十倍,使水资源短缺日甚一日。这些废水只有极少部分得到处理,大部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源直接受污染。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无机盐类和有机物、氮和磷化合物,它们在分解和腐烂过程中消耗水中富营养化现象,完全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矿石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铅等污染物质,通过大气进入水体,也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酸雨,造成大量湖泊酸化。 二、能源短缺与大气污染 大气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因素,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都离不开大气。 产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现代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城市化加快了对能源的消耗,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化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反过来又推动工业化进程,近代城市经济大多以工业经济为主,城市单一工业经济结构,加剧了城市大气污染。 (2)城市生活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特征的,不论是城市交通、用水、用电、取暖等,消耗能源远远超过农村社会。 在产业革命以煤作为燃料以后,随着煤的消耗量剧增,许多工业区和城市笼罩在煤烟之中。石油取代煤成为主要燃料,虽然化解煤短缺危机,但引起了更严重的大气污染。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中,五件是燃烧和石油引起的大气污染。 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就是因为当地伦敦市浓烟弥漫,气温逆转,城市居民生活、工厂生产燃烧的煤炭、矿物燃料所释放的有害物质无法扩散,使大气中尘粒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造成4000多人发生急性呼吸道、心血管等症而死亡。 生活方式带来的大气污染 20世纪汽车发明和大规模使用,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美国是汽车工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