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结构综合性实验报告(共9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细胞结构综合性实验报告(共9篇)
细胞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报告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及融合
引言 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分离的原生质体能合成新壁,进行细胞分裂,并再生成完整植株。
分离原生质体采用酶解法。其原理是根据由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配制而成的溶液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用,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原生质体的产率和活力与材料来源、生理状态、酶液的组分,以及原生质体收集方法有关。酶液通常需要保持较高的渗透压,以使原生质体在分离前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分离之后不致膨胀破裂。渗透剂常用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或蔗糖。酶液中还应含一定量的钙离子,来稳定原生质膜。游离出来的原生质体可用过筛一低速离心法收集,用蔗糖漂浮法纯既,然后进行培养。
不同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可在人工诱导条件下融合,所产生的杂种细胞,即异核体经过培养可再生新壁,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分化产生杂种植株。由于进行融合的原生质体来自体细胞,故该项技术也叫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能使有性杂交不亲合的植物种间进行广泛的遗传重组,因而在农业育种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植物遗传操作研究中也是关键技术之一。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使用物理学方法,如运用细胞融合仪,在电场诱因导下实现融合,然而至今广为使用的仍是聚乙二醇(PEG)溶液引起原生质体的聚集和粘连,然后用高pH钙溶液相处理的化学方法(Kao等,1974)。该法应用分子量至为1500~6000的聚乙二醇(PEG)溶液引起原生质体的聚集和粘连,然后用高pH的钙溶液稀释时,就产生了高频率的融合,融合的频率和省略常与所有PEG的分子量、浓度,作用时间,原生质体的生理状态与密度以及操作者的细心程度有关。
1 材料、试剂与方法
1.1 材料
菠菜叶片,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金盏菊花瓣。
1.2 试剂
1. 70%酒精。
2. 0.1%升汞水溶液,并滴入少许TWeen 80。
3. 灭菌蒸馏水。
4. 0.16mo/L和0.20mo/L CaCl2·2H2O溶液,并加有0.1%MES(2-N-吗啉已烷磺酸),PH5.8~6.2。
5. 20%和12%蔗糖溶液,pH PH5.8~6.2。
6. 酶液A
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 2%
果胶酶(13ectinase,Serva)1 %
(若用国产EA3-867纤维索酶,则果胶酶可省去。)
甘露醇0.6 mol/L
CaCl2·2H2O 0.05 mol/L
MES 0.1%
pH 5.8~6.2
7.酶液B
纤维素酶(Onozuka R-10) 2%
离析酶(Macerozyme R-10)1%
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Sigma) 0.2%
甘露醇 0.4 mol/L
CaCl2·2H200.1%
MES
8.PEG溶液
9. 高pH,高钙稀释液 PH5.8~6.2
1.3 方法
1.3.1 菠菜叶片和金盏菊花瓣的消毒处理
1. 取充分展开的叶片和花瓣,用自来水冲洗干净。(以下步骤均在超净台上进
行)。
2. 将叶片在0·1%升汞溶液中浸泡灭菌10min,中间摇动几次。取出后用无菌
蒸馏水漂洗5次
3. 将叶片移入大培养皿中,用吸水纸吸去上面的水珠。然后将叶背面朝上,小
心用镊子撕去下表皮。
1.3.2 原生质体的分离
4. 将撕去下表皮后的叶片放进预先放有酶液A的培养皿或带盖兰角瓶中,每
10ml酶液约放2g叶片。若叶片不易撕下下表皮,可用锋利的解剖刀将叶片切成约0.5mm宽的小条,放入酶液。
5. 将培养皿用石蜡膜带封口,在28℃条件下保温3~6h,中间轻轻摇动2~3 。
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查,直到产生足够量的原生质体。
1.3.3 原生质体的纯化
6. 将酶解后的原生质体悬浮液用不锈钢网筛过滤到小烧杯中,以除去未酶解完
全的组织。
7. 将滤液分装在刻度离心管中,用6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使原生质体沉
淀下来。
8. 用移液管吸去上清液。将沉淀的原生质体悬浮在2ml 0.2 mol/L的CaCl2·2H2O
中。
9. 用注射糙伸长针头向离心管生部缓缓注入20%蔗糖溶液6ml,在600r/min
下离心5min。此步完成后,在两相溶液的界面之间将出现一层纯净的完整原生质体带,杂质,碎片将沉到管底。
10. 注射器吸出管底杂质和下部的蔗糖溶液及上部的CaCI2·2H2O溶液。
11. 离心管中留下的纯净原生质体用8ml 0.2 mol/L的CaCl2·2H2O悬浮。离心
离心5min,吸去上清液。再用培养基如法洗涤一次。
1.3.4 原生质体的融合
12. 将收集的两种不同材料的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