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ppt

发布:2019-01-11约6.92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一.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的制备 将MMA单体, 引发剂BPO或AIBN, 增塑剂和脱模 剂置于普通搅拌釜内, 90~95℃下反应至10~20%转化 率, 成为粘稠的液体。停止反应。将预聚物灌入无机 玻璃平板模具中,移入热空气浴或热水浴中,升温至 45~50℃,反应数天,使转化率达到90%左右。然后 在100~120℃高温下处理一至两天,使残余单体充分 聚合。 PMMA为非晶体聚合物,Tg=105 ℃,机械性 能、耐光耐候性均十分优异,透光性达90%以上, 俗称“有机玻璃”。广泛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 标牌、指示灯罩、仪表牌、牙托粉等。 例二. 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 20世纪40年代开发釜—塔串联反应器,分别承 担预聚合和后聚合的作用。 预聚合:立式搅拌釜内进行,80~90℃ ,BPO或 AIBN引发,转化率30%~35%。 后聚合:预聚体流入聚合塔,可以热聚合或加 少量低活性引发剂,料液从塔顶缓慢流向塔底,温 度从100 ℃增至200 ℃,聚合转化率99%以上。 聚苯乙烯也是一种非结晶性聚合物,Tg = 95 ℃, 典型的硬塑料,伸长率仅1%-3%。尺寸稳定性优, 电性能好,透明色浅,流动性好,易加工。性脆、不 耐溶剂、紫外、氧。 采用上述同一设备,还可生产HIPS,SAN,ABS 等产品。 例三. 氯乙烯间歇本体沉淀聚合 聚氯乙烯生产主要采用悬浮聚合法,占80%~ 82%。其次是乳液聚合,占10%~12% 。近20年来 发展了本体聚合。 聚氯乙烯不溶于氯乙烯单体,因此本体聚合过程 中发生聚合物的沉淀。本体聚合分为预聚合和聚合 两段: 预聚合:小部分单体和少量高活性引发剂(过氧 化乙酰基磺酰)加入釜内,在50℃ ~70℃下预聚至 7%~11%转化率,形成疏松的颗粒骨架。 聚合:预聚物、 大部分单体和另一部分引发剂 加入另一聚合釜内聚合,颗粒骨架继续长大。转化 率可达90%。 通常预聚1~2h, 聚合5~9h。 例四. 乙烯高压连续气相本体聚合 聚合条件:压力150~200MPa, 温度180~200℃ , 微量氧 (10-6~ 10-4mol/L )作引发剂。 聚合工艺:连续法,管式反应器,长达千米。停留 时间几分钟,单程转化率15%~30%。 易发生分子内转移和分子间转移,前者形成短 支链,后者长支链。平均每个分子含有50个短支链 和一个长支链。 由于高压聚乙烯支链较多,结晶度较低,仅 55%~65%,Tm为105~110 ℃,密度:0.91~0.93。 故称“低密度聚乙烯”。 熔体流动性好,适于制备薄膜。 二、溶液聚合的特点 1、优点: 体系粘度低, 混合和传热容易, 温度易控制,较少凝胶效应。 2、缺点: 聚合速率低,设备利用率低,链转移使分子量低,需溶剂回收。 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场合,如油漆、粘合剂、涂料、合成纤维纺丝液等。 三、溶剂的选择 溶剂对聚合活性有很大影响,因为溶剂难以做到 完全惰性,对引发剂有诱导分解作用,对自由基有链 转移反应。 溶剂对引发剂分解速率依如下递增: 芳烃、烷烃、 醇类、醚类、胺类。 向溶剂链转移: 水为零, 苯较小, 卤代烃较大。 对聚合物溶解性好→良溶剂→均相聚合→ 可消除凝胶效应。 对聚合物溶解性差→沉淀剂→沉淀聚合→ 凝胶效应显著。 例一.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降低分子间作用力,提 高加工性,增加柔性和手感,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扩 散。第三单体:衣糠酸,有利于染色。 在硫氰化钠水溶液中进行连续均相溶液聚合。以 AIBN为引发剂,体系pH = 5,聚合温度75~80 ℃ 。 最终转化率70~75%。 脱除单体后,即成纺丝液, 例二. 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以甲醇为溶剂, AIBN为引发剂, 65℃聚合, 转化率 60%。过高会引起链转移,导致支链。 聚醋酸乙烯酯的Tg = 28℃,有较好的粘结性。固 体物冷流性较大 。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醇解可得到聚乙烯醇。用作 合成纤维时,聚合度1700,醇解度98%~100% (1799);用作分散剂和织物助剂时,聚合度1700, 醇解度88%左右(1788)。 例三. (甲基)丙烯酸酯类溶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包 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乙基己酯;丙烯酸 甲酯、 乙酯、 丁酯、 乙基己酯等,还有(甲基)丙 烯酸β-羟乙酯、羟丙酯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