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PPT课件(共8单元)绪言.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章前导读;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符号系统,它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和媒介。;根据表现形式不同,可将语言分为:;;;1.画面语言;2.声音语言;3.剪辑语言;例如,电影《寂静之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怪物来袭,小姑娘Regan(听力障碍者)的助听器突然被关闭了。此时,摄像机对准她的脸部进行特写,如图所示。;该镜头采用的具象表达主要包括:
;采用的抽象表达主要包括:
;综上所述,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是由场面调度(演员及镜头)、光线、色彩色调、声音、剪辑等元素构成的一套表意系统,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向观众传递信息。;(一)非线性语言;(二)直觉性和非逻辑性;;《红楼梦》片段;电影的发展史也是视听语言规律的探索与发展史。电影的发展主要分为萌芽时期、默片时期、彩色电影时期和??字媒体时期。;时间;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知识和个人体会的基础上,卢米埃尔兄弟(法)于1894年8月拍摄了电影《工厂的大门》。该影片是用纪实手法拍摄的第一部广告宣传片,主要记录了下班工人走出工厂大门的自然景象——有骑自行车的、有坐马车的、有步行的,如图所示。;由于技术方面的困难,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部分电影都是默片,即只有画面,有时也有背景音乐,但音乐与画面是脱节的。默片非常依赖剧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情,观众也是以此来理解影片的内容和思想的。因此,这一时期的电影为纯粹的视觉艺术;默片时期的电影艺术大师及其作品
默片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如卢米埃尔兄弟(现实主义的先驱)、梅里爱(第一位喜剧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美国电影之父)、卓别林(默片喜剧表演大师)、爱森斯坦(蒙太奇原理奠基人)等,他们在创作实践中慢慢积累并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
《城市之光》(1931年)是喜剧大师卓别林导演并主演的一部无声影片,它讲述的是一个流浪汉与卖花女的爱情故事,片长87分钟。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影片时代的结束。;有声电影指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听到影片中人物的对白、旁白及音乐的一种影片。这一放映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1927年10月,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发行(见下图),片长88分钟,讲述的是主人公一心想成为百老汇明星,却遭到了家庭的强烈反对。多年后,他历经波折终于登上了舞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该影片是第一部歌舞片,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色电影《浮华世界》(见下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从而使色彩真正作为一种元素和手段被应用于影视制作中。;20世纪70年代,数字化技术出现并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手法,被使用在影视画面和声音上。如图所示。;第一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