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及习题(详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及习题(详细)
一、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杨坚)
1
2
3、隋经济繁荣的原因:1)、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2)、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4、、隋经济发展的表现;1)、人口增长 2)
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杨广)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目的) 2
3、三点(中心和起止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五大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世界地位(评价):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
三、隋的灭亡
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江苏扬州 )被部下杀死,隋灭亡
2
、隋朝的历史特点:繁荣与短暂 与哪一王朝类似?——秦朝
3、在历史上的最大贡献?————统一南北
四、问答题
1、“天下漕运,仰此一渠”说出它的意思,水运为什么重要?
答:意思;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为什么重要:中国古代陆路运输粮食只能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输量小、费用大;而水运
粮食比陆路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2、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
1)、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好”“坏”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
2)、说“好”“坏”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都有道理但不全面,应看问题的主要方面
3)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
是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人民的徭役负担。
一、 唐朝的建立(李渊——唐高祖)
1、背景:隋后期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
2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1、治国思想:1) 2)、统治才能巩固
2、政策措施: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2)、戒奢从简。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3
三、任用贤臣:1
:富于谋略——房玄龄;善断大事——杜如晦
2)
四、女皇武则天
1、周的建立;
2、统治措施:继续发展生产,选拔人才(如,骆宾王、姚崇)
3、社会状况: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4、评价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
一、 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号开元)
唐玄宗改革措施:1)、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曾被武则天重用)“励精为治“
2)、重视地方官吏,把中央优秀的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3)、烧毁宫 6)、抗灾治蝗虫能力增强
2
、手工业方面:1)、丝织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增多,技术高超
2)
3、商业的繁荣:1)、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分为,“市”——商业区 和
“ 坊”——住宅区
3)、地位: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
4
历史上称“开元盛世”
5、唐朝灭亡:1)、由盛转衰——唐玄宗时——安史之乱_
2)、、9世纪后期——农民起义——唐政权瓦解
3)、907年唐朝灭亡
三、问答
1、唐玄宗初年与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1)、都善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
2)、都注意戒奢从简
3)、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疾苦,躬勤庶政”是什么意思?他后来坚持做了吗?
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疾
苦能勤于政事
后来他没能坚持这样做:他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导致后来的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3、“渔阳??,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是指————安史之乱
一、 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时期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官员
2、诞生:1)、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
3、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最重要科目:进士、明经
2、关键人物及措施:
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2)
3)、唐玄宗;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四、动脑筋
1、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
盖住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和我们现在考试的哪些题型相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