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职称论文发表.PDF

发布:2017-06-01约3.3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 浅析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职称论文发表 浅析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刘婷 李延林 摘 要:无论是英语文化还是汉语文化中都存在大量的以动物为喻体的动物习语,动物习语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是 动物形象的象征,也与其文化紧密相连。本文通过使用大量的例证阐述英汉两种习语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出了 能保留其文化特色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翻译方法 一 影响英汉语中动物习语比喻意义的主要因素 朱光潜先生曾在其文章中提到:“理解与翻译一篇文学作品最难之处在于它的联想意义”。动物习语的产生和民族文 化紧密相连,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都有自 己的特色,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化背景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翻译作品产生,更不谈不上对语言的认知了。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国;而中国地处大陆,土地是人们生活之所依。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与水的习语,汉语中相 奋力图存; (二)生产劳动的差异 before the horse形容本末倒置;dark horse意想不到的获胜者或实力难料的竞争者;white ,妻子当家。这些都是因为在英国人们早期用马耕地,马是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中国人常说“象老黄牛一样干活 ”,“他有一股牛劲”等。这是因为牛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牛为喻体的习语不胜枚举。如 :牛肥马壮、牛头不对马嘴、九牛二虎之力、风马牛不相及、对牛弹琴、多如牛毛、牛不喝水强按头、初生牛犊不怕 虎,等等。鲁迅先生曾在其文章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牛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英语国家中,狗通常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live a dog’s life是指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多指既无政治权利又无经济来源者;every dog has his own dogs(月亮不在乎狗吠)指对无稽的责难可置之不理;The dog barks at the moon(犬吠日)是狗想吓唬月亮,但中国人熟悉的“蜀犬吠日”是说狗见到太阳感到怪异而害怕,比喻少见多怪;Dog 某人“如走狗”般趋炎附势,“落水狗”,“丧家犬”,“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 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偷鸡摸狗”,“鼠窃狗偷”,“狗血喷头” ,“狗尾续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头军师”,“狐死狗烹”,“狐群狗党”,等等。 二 英汉语中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相同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英汉语中同一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表达不同文化内涵。比如英汉两 种语言中都有龙凤的概念,两者都是出现在神话传说中的禽兽,龙在英汉语言中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龙在西 方神话传说中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拖着长长的尾巴,能够从嘴里吐出火。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 龙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图腾形象。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龙更是作为古代皇帝的象征 ,至今龙依然是一种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 (二)相同的动物习语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习语中“蜜蜂”象征着忙碌与勤劳;“小鸟”象征自由自在;狐 peacock(如孔雀般骄傲自大),以上这些例子形象地表达了动物的特点,同时也传达了相同的文化内涵。 (三)不同的动物习语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习语中人们通常用“一箭双雕”来形容做一件事时同时达到两个 中虎被视为百兽之王,虎通常用来形容勇猛、威武。如猛虎下山等。而在英语中狮取代了虎的位置,历史上查理一世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 lion;汉语中的“拦路虎”在英语中表达为a lion in the way。 三 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指在译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 原文的比喻以及形象的民族和地方色彩。例如: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秋 Fat hens lay few eggs 肥鸡不下蛋 A lion at home, a mouse abroad 在家如狮,在外如鼠 A living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