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_T 35.2-2018 立体生态茶园技术规程 第2部分:中低产茶园改造成立体生态茶园.docx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
DB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DB5308/T35.2—2018
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第2部分:中低产茶园改造成立体生态茶园
2018-08-17发布2018-12-30实
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308/T35.2-2018
I
前言
DB5308/T35《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新建立体生态茶园;
——第2部分:中低产茶园改造成立体生态茶园。本部分为DB5308/T3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思茅区时木茶厂。
本标准协作单位: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时英、张木兰。
DB5308/T35.2-2018
1
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第2部分:中低产茶园改造成立体生态茶园
1范围
DB5308/T35的本部分规定了中低产茶园改造的改造技术、管理要求和病虫害防治。本部分适用于云南大叶种茶的中低产茶园改造为立体生态茶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308/T35.1-2018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第1部分:新建立体生态茶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中低产茶园
茶园管理粗放、缺株断行、水土流失、茶树衰老、生态环境退化,干茶产量<750kg/公顷的茶园。
4改造技术
4.1改造方法
对不同茶园形成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法,生长良好的平面树形茶园进行树形改造;单一种植茶树的平面茶园进行茶园改建;品种混杂和衰老茶树的低产茶园进行换种改植。
4.2树形改造
4.2.1单行单株定植茶树
第一年将平面树冠的2/3重剪成一斜面,其余1/3树冠剪成平面,形成立体采摘面,次年起采用轻修剪或中度修剪的方法,使立体采摘面逐步扩宽,达到预期效果。
4.2.2双行单株定植茶树
将梯台外侧的茶树剪成斜面,内侧的茶树剪成平面,形成立体采摘面,以后逐年进行维持性修剪,培养立体丰产树形。
4.2.3未老先衰茶树
先台刈更新,待植株高度60cm、冠幅50cm时,再修剪形成立体采摘面树形。
DB5308/T35.2-2018
2
4.3茶园改建
4.3.1已成龄平面树形茶园
采取高杆大苗移栽的方法,合理配植林木花果。
4.3.2缺株断行茶园
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补栽特种经济林果,形成多种多层结构的茶林果混交园林,林中茶树修剪成立体采摘面株形,以后逐年进行维持性修剪,培养立体丰产树形。
4.4换种改植
4.4.1一次性换种改植
挖除原有混杂的有性群体茶树,重新种植无性系良种的营养袋苗或两年生大苗。宜选用雪芽100号、长叶白毫、木兰1号、紫薇早茶、短节白毫等早生、大芽型无性系品种替换原有品种。
4.4.2渐行性换种改植
在原有茶行之间,开挖种植沟和施用有机肥,重新定植一行无性系良种茶树,原有群体茶树暂时保留,可继续采茶,待良种茶行投产后,再挖掉群体茶树。对新定植的良种茶树应加强肥水管理。
4.4.3嫁接换种改植
以群体品种为砧木,用嫁接法嫁接无性系良种。
5管理要求
5.1土壤改良
5.1.1深耕除草
深耕结合埋草改良土壤。
5.1.2增施有机肥
施用适量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改良土壤。
5.1.3客土改良土壤
对于保水保肥性差、肥力低、土层浅的茶园,用其他地块的肥沃土壤与茶园土壤进行混合改良土壤。
5.1.4旱季防旱抗旱
采用地面覆盖、水利灌溉等措施。
5.1.5平台修复
对梯级台面“外低里高”的茶园进行修复,使平台面保持外高里低,防止水土流失。
5.2施肥
DB5308/T35.2-2018
3
5月中旬~6月上旬施肥,主要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有机肥或商品复混有机肥;允许限量施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化学肥料,如尿素等;可选用天然矿物肥和矿产品,如磷矿粉、钙镁磷、钾盐矿等。
5.3除草
用镰刀或除草机进行多次刈草,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
5.4修剪
适时进行维持性修剪,维护立体采摘面树形。
6病虫害防治
按照DB5308/T35.1中第8章的规定执行。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