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花油茶优树选择及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03约4.61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XX/TXXX—2011

红花油茶优树选择及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花油茶(CamelliachekiangoleosaHu.)优树选择的术语与定义、优树指标及选优程序、无性系测定、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红花油茶的优树选择和无性系选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991-2012油茶良种选育技术LY/T132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LY/T1730.1油茶—第1部分:优树选择和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红花油茶CamelliachekiangoleosaHu.

又名浙江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等,主要天然分布于江西、浙江、湖南、皖南和福建北部山区,自然分布多为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原种小乔木,高2.0--4.0m,嫩枝无毛,叶革质,边缘全锯齿或1/3以上具锯齿,长椭圆形,长6.0--12.0cm,宽2.5--5.0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近于圆形,叶面绿色,有蜡质感且发亮,侧脉约8对,叶背面浅绿色,无毛;花红色或粉红色,顶生,直径7.0--12.0cm,无柄;蒴果桃型或桔型,果皮青红色,果宽5.0--7.0cm,下宿存灰黑色萼片及苞片,木质,厚约0.6--1.5cm,中轴3--5棱,长3.0cm;种子每室3--8粒,长2.0cm;花期11月--3月,果熟期8--11月。

3.2优树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树形、产量、抗性、油分品质等指标显著优于林分平均值的单株。

DBXX/TXXX—2011

3.3单位面积冠幅产量

总产果量或总产油量(kg/m2)除以总的冠幅面积所得到的值。

3.4鲜出籽率

鲜籽质量占鲜果质量的百分数。

3.5种仁含油率

油脂质量占干种仁质量的百分数。

3.6干出籽率

鲜果充分干燥后,籽仁占干果质量的百分数。

3.7果油率

鲜果中油的质量占鲜果总质量的百分数。

4优树指标

优树指标见表1。

表1优树选择指标

选择指标

选择标准

生长状态

实生起源林树龄15年以上或优良家系和优良杂交组合树龄10年以上,树形完整,树冠开展,生长良好。

经济性状

产量

产果量大干林分内优势株7%以上

鲜出籽率

≥22%

干出籽率

≥16%

种仁含油率

≥60%

果油率

≥5%

品质性状

总不饱和脂肪酸≥87%,油酸≥81%,酸价3

抗性

油茶炭疽病发病率3%

注:优势株指一定范围内产量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株个体。

5选优程序

5.1选优林分

DBXX/TXXX—2011

在实生起源林分中选择,要求树龄15年以上;在优良家系和优良杂交组合中选择,要求树龄10年以上。

5.2初选

5.2.1初选时间

每年8月下旬,茶果形态特征稳定后,在果实采收前进行选优。

5.2.2优树标定

在确定的选优林分(未被人为干扰,如挖去优株)中,按照10%入选率,选择树形完整、树冠开展、生长良好、产量和质量方面均表现优良的单株进行挂牌,登记。优良单株入选率宜小于5%,初选优树登记表按附录A的格式填写。

5.2.3测定指标

测定单位冠幅面积产果量及油茶炭疽病的病果率,连续测定2年。连续2年产果量大干林分内优势

株7%以上、油茶炭疽病的病果率3%以下。

5.3复选

对初选出的优树,继续实测1年单株产果量及炭疽病率,产量指标达到或超过前2年的平均值,同

时炭疽病率低于前2年平均值的优树入选,淘汰不达标的单株。

5.4决选

5.4.1优树产量及病害测定方法

对复选出的优树,继续实测1年单株产果量及炭疽病率,继续淘汰不符合复选要求的单株。

5.4.2优树果实测定方法

对入选的单株,随机取果实30个,密封包装,作好标记,2d内测定鲜果出籽率①,将鲜籽晒干测定干出籽率②,将干籽去壳测定干籽出仁率③,将干仁烘干测定烘干种仁率④,用索氏浸提法或核磁共振法测定烘干种仁含油率⑤。按公式计算鲜果含油率%=①×②×③×④×⑤×100。

5.4.3优树确认

决选出的优树生长性状、经济性状、抗性均达到表1所列指标要求。对于个别抗性特强、含油率、

DBXX/TXXX—2011

油质量性状特高或具有其他特别优良性状的单株,可作为具一种特优性状优树入选。

6无性系测定

6.1材料来源

决选出的优树。

6.2测定林的营建

6.2.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